查看: 80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兩岸新聞] 北京聞風﹕科技界捲「反腐風暴」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0-18 23:19: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報專訊】日前,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一次記者會上透露,兩宗有關科研經費的違紀違法案件正在調查,其中一宗涉案人是知名環境領域專家,另一宗則是重要省份的科技廳廳長。此言一出,受到廣泛關注。


學者貪污經費廳長濫發補貼

據接近科技部人士披露,萬鋼所提到的兩宗科研經費違紀違法案件,涉案者應為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常務副院長陳英旭和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陳被指控將1022萬元(人民幣,下同)專項科研經費非法據為己有,而李興華則因濫發科研補貼而被調查。


據記者會現場人士透露,萬鋼稱對兩宗案件感到「憤怒」、「痛心」、「錯愕」。科技部長「自曝家醜」,被認為是習近平力推的「反腐打虎」行動進入科技領域的重要信號。


今年早些時候,曾爆出中國科學院候選院士段振豪貪污130萬元科研經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學院原黨委辦公室主任孟江濤挪用260萬元科研費炒期貨……科技經費濫用案一時受到輿論高度關注。


據業內人士透露,科研人員與管理人員不當使用科研經費已成慣例,在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利益鏈:學者為「要經費」爭搶課題,項目組為「花經費」巧立名目,管理者則靠「批經費」以權謀私。


歪風成慣例 利益鏈成形

近年來,內地科研經費投入年均增幅20%以上,2012年突破萬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支出就逾5600億元。據權威統計,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已位居世界第三。


中國科協調查顯示:中國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的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這種以課題組為中心的科研立項模式,源於2001年的科技體制改革。當時為改變以機構為中心的「大鍋飯」式科研模式,提升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確定了「課題制」管理模式。近年來,這一方法弊端盡顯。


「自曝家醜」後,萬鋼透露,科技部正建設一個透明且「各部門在一起」的科研信息部署機構,課題立項的內容、結題內容等資訊,都將在官網上公開;今後將建立經費巡視制度,科研課題經費使用情况至少要在本課題或本機構內部公開。


內地科技界腐敗並不限於經費濫用,學術造假、買賣論文甚至買賣學位也不鮮見。上個月,鐵道部原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案開審,張在庭上自曝曾花巨資買院士未果,足見科技界已並非「淨土」。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23 06:0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