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美國債限和政府關門危機終於結束,對亞太經濟而言理應是好消息。不過昨日亞洲主流股市表現不算太突出,東京股市升幅少於1%,香港和上海股市甚至後段回軟,收市反報下跌。分析形容,亞洲投資者警惕這場危機仍未結束,因此反應謹慎。內地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昨日將美國主權信貸評級由A下降至A-(與最高的AAA低6個小級),質疑華府負債過高,亦過於依賴借新償舊來維持償債能力。
在華府糾纏於黨爭之際,中國帶頭表達不滿,新華社一篇呼籲環球經濟「去美國化」(de-Americanized)的英文評論,重提建立全球新儲備貨幣,引起美國傳媒關注。
歐元人民幣難取代美元
彭博通訊社與CNBC都轉載,《洛杉磯時報》甚至將之放上頭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費舍爾(Max Fisher)形容,美國正面對雙重焦慮,一是被其他國家趕過甚至拋離,二是中國正式出招想取華府而代之,成為全球領袖。
但所謂的「去美國化」能否奏效卻是疑問。中國持有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華府最大的外國債主。新加坡銀行首席經濟師杰拉姆(Richard Jerram)指出,美債仍是全球尋找安全投資的最大市場,要找到代替品殊不容易,而且如果北京想調控人民幣匯率,將不得不買入美元資產。花旗銀行首席亞洲分析師蔡真真亦說,美債確出現長期的聲譽危機,但歐元難以取代美元地位,人民幣甚至不能自由兌換,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明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