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理事會指太依賴煤【明報專訊】環境局今年底會展開香港發電能源組合諮詢,討論燃煤、天燃氣和核電比例,平衡空氣污染和核安全等問題。世界能源理事會日前公布全球129個國家城市的能源可持續指數排名,香港由2011年的31位連跌兩年至今年的40位,不及日本和台灣。理事會指出,香港能源供應長期依賴燃煤,造成環境污染,政治環境亦變差,影響政策成效。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在會議期間接受專訪時回應表示,該指數未考慮「一國兩制」及政府最新推出的改善空氣藍圖。
韓國大邱市舉辦一連4天的國際能源會議,今年重點討論各國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如何保障能源穩定和安全、減少環境破壞,以及令市民可以負擔,要克服「三重困難」(見圖)。
「供應安全」僅得D級
世界能源理事會收集各國政策或經濟數據分析,制訂能源可持續發展指數,香港從2011年首次調查排第31位,降至去年的38,今年進一步下降至第40位。其中,針對香港能源多元化及減少依賴入口能源的「供應安全」評分,由兩年前排77位下降至今年的99位,只得D級;能源環保有B級,唯獨反映電價是否普遍市民可負擔的能源公平性有A級。其他影響香港能源穩定的外在因素,如經濟方面排名由去年首位跌至今年的15位,政治因素亦下跌1位至11位。
未自行生產能源降排名
領導制訂指數工作的理事會「世界能源『三重困難』研究」執行主席Joan MacNaughton解釋,本港排名下降主因是香港未有自行生產能源,只長期依賴燃油及煤等單一且不環保的能源發電,環境方面,則如中國一樣,空氣和水質污染程度較高。她又指出,排首位的多屬民主國家,某程度上政治代表可協助更廣泛汲取公眾意見及制訂政策,但亦不能忽視因應選舉,亦可令部分國家能源政策未能有效長遠延續。香港作為人口稠密的城市,她認為政府可更具創意,包括發展廢物再生能源等資源。
陸恭蕙在韓國出席演講時說,能源議題「is too big to fail(大得不能出錯)」,報告有助香港政府各部門及市民加強溝通,達至更好環保政策,稍後亦可以此為基礎,就香港長遠燃料組合展開討論。
陸恭蕙:向國家買電有保證
她稱,報告部分內容或未有充分了解香港情况,如批評本港發電能力(即能源供應保證)較差,陸認為是理事會對香港的政治架構未必很理解,「如我買核電,97年後是我向自己國家買,我有一國兩制,但都是自己國家,都應該很secure(有保證)」,而本港有可靠供電,近年根本沒大停電,亦有發電的能力,供應安全評分應為更高。而報告提到香港大環境經濟轉差,但據她了解,本港今年的經濟狀况比部分排名首5位的國家好。
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