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伊核成標誌 中國在中東不再無為而治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25 03:5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伊核談判終于在11月24日出現最新轉機,包括中國在內的“5+1”會談國家終于在日內瓦達成一項階段性協議,會后的聲明也指出,本次協議計划在6個月內采取“初步的互讓措施”。其中,中國外長王毅在23日緊急前往日內瓦,為解決本次協議最后“兩三個問題”而在歐洲國家處展開的斡旋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尽管本次伊核協議仍未向外界公布具體細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本次對話的关鍵時刻與包括法國在內的“5+1”會談國家均保持了接觸,而中方自11月9日以來就通過各种渠道向外界透露過包括核查方案在內的一攬子計划。此前曾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從法國處取得突破也并非不可能。而本次會談最終達成階段性結果,也顯示出中國已經開始在本次峰會上展示了一定程度的主動。伊核問題說到底還是中東問題的一部分,此番伊核談判的反轉性變化,也證明中東局勢已不允許中國“無為而治”了。中國既然被美國等五國和伊朗認可,就應該发揮一份“有為”的力量。


說服法國形成突破

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于北京時間11月23日星夜抵達日內瓦后,“有望達成臨時協議”的新一輪“5+1”伊核會談終于在当地時間24日達成了初步結果。尽管截至目前有关本次會談達成的協議尚沒有更多細節,但是,根据會后公布的聲明顯示,參與會談的各方在深入談判之后已經就伊朗核問題的行動計划達成了一項階段性的協議,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將在此后的核查行動中具有更大的權力。一時間,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伊核危機在11月24日竟突然間走向了历史的轉折點。

不可否認,在此次會談展開之前,參會各方對于11月上旬的前一次會談因法國而提前破裂早就不滿。在20日的新一輪會談開始前,與會各方的行動也顯示出了志在必得的決心。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19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Hasaan Rouhani)通了電話,這是十多年來英國首相與伊朗總統第一次進行電話交談。美國國務院发言人普薩基(Jen Psaki)也表示,目前美國等國家正面臨“通過第一步談判获得更多成果的历史性機會”。种种跡象顯得本次對話如能達成階段性成果,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就參會各方的身份而言,不難发現其中的涇渭分明也是明顯的,畢竟,歐美國家與俄羅斯和伊朗間的分歧長期以來是難以彌合的,但中國就不太一樣,中國前任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指出,中國與美國、伊朗都保持較好关系,能在談判出現危機時,扮演調解、緩冲角色,嗬護談判繼續進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19日和伊朗總統魯哈尼的電話,也顯示了北京当局在應對伊核問題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態度。而王毅在23日接連會見英、法、俄三國外長,也顯示了中國已經尝試在本次會談上获得更多主動權的志向。

由于中俄就和平解決伊核危機早已存在默契,美英兩國也在当下做出了較大的讓步,因此,中國如何在此次伊核談判中從法、德兩國處取得关鍵一票,就成為斡旋此次談判的关鍵。

而在王毅抵達日內瓦前,伊核對話的難點即已落在了法國身上。為此,王毅在23日直接與法國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展開了直接對話。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天的對話中,王毅向法方先后談及了“解決伊核問題”與“中法建交50周年”兩個話題。而從此后對話的結果來看,中方很有可能利用了法國逐利的特點而實現了突破。


中國建設性尝試顯主動

就中國在伊核問題上所起的作用而言,而今,中國所面臨的情勢較之以往已有很大不同,尽管自2008年6月以來,中國以五常身份參與伊核談判時往往是隨大流,大多充当配角作用。

但自進入2013年以來,情勢較之以往已大不一樣,美國自2011年后已深陷被動境地,中國則相對超脫,給中國深度介入伊核談判創造了一個良機。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與伊朗有著友好的基礎,中國有資金也有市場,這使得伊核談判也有了讓中國打入楔子的縫隙:此前,伊朗總統魯哈尼即已在11月11日表示,伊朗已經同俄羅斯和中國達成協議,將合作開发鐵路運輸线路。這一跡象也顯示出,只要中國用力,這個楔子就可能打得足夠深。

目前,外界大多認為中方起到了兩方面的作用,除去長期以來的“勸和促談”外,中國還為伊核問題的解決提出建設性意見。此前,中國外籍政協委員易思(Iseux von Pfetten)11月9日開始在法國舉行的一場中、美、法前政要參與的討論會上,作為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及了“中國在原則上願意派遣中國籍專家領導監察工作”的動向,据悉,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而中方的這一動向也由此管道直接傳達到了美方高層。而此后伊核問題在11月24日轉向也證明了中國的兩手作用絕非權益之計。畢竟,隨著伊朗核問題的升級,中國已越來越積極地探索“建設性斡旋”的角色,并努力把歐美國家與伊朗往和平對話和協商的軌道上拉,以緩解對立和緊張情緒。

分析人士認為,就習近平與魯哈尼通話以及中國願意牽頭核查這兩件事而言,它們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即中國對伊核談判的態度已經发生逆轉,而中國今后也將在伊核問題上发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這也與中國近來在中東地區推行更積極的外交政策相一致。畢竟,就中國自2012年對敘利亞問題上投否決票以來,該國也已經一改以往投棄權票的“無為而治”的策略,自習近平上台后,中國還在2013年上半年邀請了巴以首腦先后訪華,并展開了新一輪的斡旋工作。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李國富認為,中國秉持的原則為各方接受,并使中國日益受到各方重視。

王毅指出,中方作為伊朗核問題對話會的重要成員,始終高舉勸和促談的旗幟,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并為達成這項協議“发揮了我們的作用,承擔了我們的責任”。因此,尽管24日達成的伊核協議其細節目前外界尚不得而知,但多個與會國家目前對于伊核前景大多已抱持樂觀態度,而這一跡象的最終形成與中國奉行和平、穩健的外交政策,充当斡旋者有著不可切割的关系。伴隨著中國在11月23日間的縱橫捭闔并說服法國,不難发現,中國已經開始如以清華大學当代國際关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代表的學者所說的那樣,開始將外交政策逐步向“政治利益主導”的方向調整,中國在此次伊核危機上的斡旋行動也充分的體現了由此而來的更多主動性,而該國在外交行動上“無為而治”的形象也將由此成為過去式。

多維新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20:5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