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黃碩﹕淘汰老舊信訪政策正合時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29 23:38: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報專訊】針對國家信訪政策改革一事,國家信訪局官員透露,目前國家信訪局對各省份的排名通報制度已取消,各個省市對地市級直至區縣級的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廣過程中。


職業上訪者榨壓地方

對於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有的鼓掌驚呼意義重大,並認為這是弱化信訪、回歸法制邁出的第一步;有的感嘆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能讓地方政府官員能騰出手來為民做更多實事;有的則擔心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後,地方政府沒有壓力,民衆的意見和建議失去向上反映的渠道;更有疑慮者認為,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不如乾脆取消「信訪」。事實證明,無論是基層政府如何來打壓信訪,都難以減少民衆上訪現象。如今,甚至有的人把上訪作為「職業」和「事業」來抓,把「上訪」當作向當局要待遇、提要求的籌碼。基層政府處於政績、安全、信訪等考核因素,往往不得不答應訪民不合理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本身是維護人民利益而設立的信訪渠道,反倒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困境。這表明,對於信訪制度的反思,不能止於取消信訪排名和政績考核,還應基於法制建設。讓人民群衆遭遇不公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運用法律,而不是找信訪。


但是,我們應看到,這看似簡單的結論,真正實施起來,卻不容易。法律在一些地方,無論是面對政府部門,還是面對訪民,都沒佔據應有的位置並起應有的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有「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的古訓。從另一個方面也道出了人民群衆告狀無門的無奈和憤怒。老百姓對民告官唯恐避之而不及。他們信奉「得饒人處且饒人」、「惹不起躲得起」的信條,常常委曲求全,能躲則躲,能捂則捂。


誠然,這是一種落後的觀念,但是,殘酷的現實又能使他們如何?作為社會最低層的人民群衆,不願或不敢輕信法律,他們認為打官司耗時耗力,還可能受到「不公正審判」,很多人寧願上訪也不打官司,法律不被認同,是建設和完善法制的巨大障礙。從長遠來看,要使信訪制度回歸其設立的初衷,還是要使信訪制度與公民救濟最終實現法制化,消除民衆「信訪不信法」的觀念。


公民救濟法制化才治本

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從源頭上為基層政府鬆綁,使各級政府在面對上訪民衆時有更好的心態處理有關問題,踏踏實實地做「訪民」工作。但也不排除,有的地方政府在取消信訪排名和考核制度後,不再面對「零上訪」等指標壓力,失去對信訪工作應有的重視甚至出現放任態度。因此,取消信訪排名、考核制度絕不是終結上訪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它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而已。


三中全會公報的兩處亮點

筆者注意到,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公報》有兩處關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基本權利的亮點:第一,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第二,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以上兩點着重強調法律與權力的關係以及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筆者相信,未來官方的信訪工作在三中全會的新精神指引下,會呈現出新面貌。


(作者電郵:larryhuangshuo@gmail.com


作者簡介﹕內地時事評論員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2 15:5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