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新聞] 英媒擔心首相卡梅倫因曾見達賴不被邀請訪華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5-9 09:33: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去年5月頂著中國不滿,英國首相卡梅倫了會見達賴.jpg
去年5月頂著中國不滿,英國首相卡梅倫了會見達賴(圖片來源:觀察者)


“今天的英國能否得罪得起中國?”——英媒擔心首相卡梅倫因曾見達賴不被邀請訪華。英國天空電視台7日如此發問時,一場有關“貿易重要還是人權重要”的討論正在英國輿論場展開。

話題的主角是去年5月頂著中國不滿會見達賴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爭論的焦點則是當北京的怒氣時隔一年仍未消,急於訪華而不得的卡梅倫該在“人權與貿易”中做出怎樣的取舍。英國副首相克萊格7日說,“經貿關系重要不代表英國放棄對人權自由的信仰”。

唐寧街10號發言人同日為首相會見達賴的辯護則被一些英媒解讀為“拒絕中國欺淩”。然而這位發言人受到的更多質問是,為何卡梅倫去年秋天就該成行的北京之行一拖再拖。“揪了龍尾巴的代價是損失80億英鎊中國投資”。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中有對英國為此吃大虧的擔憂,也有對法國總統搶先在華走紅毯的眼熱。

英國駐華使館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重申唐寧街此前發出的信息——卡梅倫期待年底前訪華。英國媒體對他的提醒是,今日中國已非10年前那個西方能隨意指摘的中國。


英媒擔心:首相是被中國禁止訪問了嗎?

“首相是被中國禁止訪問了嗎?”“首相感受到北京要求道歉的壓力了嗎?”唐寧街10號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英國媒體把這些問題接連拋給卡梅倫的發言人,而他的回答都是“沒有”。該發言人說,“我相信首相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前訪問中國”。並稱英國期待與中國建立更堅固的關系,“彼此尊重、管束分歧、盡可能多地合作,符合兩國利益”。

同日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被英國記者問到相同的問題,她表示,中英關系由於去年5月英國領導人會見達賴“受到損害”,中方期待英方能夠“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中英關系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

什麼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北京提問的英國ITV記者安古斯·沃克爾撰文說,華春瑩沒有就此做明確解釋,她既未使用“道歉”一詞,也沒明言英國須向中國說“對不起”。但沃克爾認為,中方有關“解決分歧需要采取些行動”的說法是在暗示英國必須道歉。

有關北京要求英國道歉的傳言源自英國《每日電訊報》6日題為“卡梅倫與中國的裂痕會讓英國損失數十億英鎊”的報道。該報道援引匿名外交消息源的話稱,中國希望卡梅倫為會見達賴道歉,並稱卡梅倫如今已是不受北京歡迎的人,問題不解決,中國領導人也不會訪問英國。文章還稱,“卡梅倫事實上被禁止訪華”帶給英國的後果是HS2高鐵、新核電項目等急需資金的大工程恐將無法從中國主權基金中分一杯羹。中國去年在英投資達80億英鎊,來自中國的消息源已隱晦地發出警告:“中國在英投資的前提是兩國關系穩固”。


見達賴後悔了麼?

見達賴後悔了麽?.jpg
見達賴後悔了麼?(資料圖片)


“卡梅倫拒絕向中國道歉”,這是多家英國媒體昨天對唐寧街發言人7日下面這番講話的解讀:“首相自行決定與誰見面是完全合理的。中國政府一直堅定反對外國政府與達賴的任何會面,我們此前已向中方清晰表明,英國內閣大臣們有權自行決定與誰會面,何時會面。”

英國《每日郵報》說,卡梅倫的發言人用尖刻言辭表明,英國不會被中國欺淩。他的話意在警告中國,不要試圖依仗經濟力量決定英國能與誰交往,不能與誰交往。英國副首相克萊格7日接受天空電視台采訪時則說了更重的話:“我們與中國之間擁有非常重要的經貿關系,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為此犧牲我們在人權自由上的信仰,未來我們會繼續用尊重但不失堅定的方式繼續我們的表達。”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奧塔威說,“我們扛住來自中國的壓力是對的,達賴喇嘛在英國一直受歡迎,我希望未來他依然受歡迎,我想爭議會迅速消散,中英相互投資也會很快恢復的”。

然而在《每日電訊報》看來,奧塔威似乎太樂觀了。該報題為“卡梅倫、中國與一場揪了龍尾巴的會面”的文章說,卡梅倫見達賴前其實已被逼到墻角,如果遵從中國的警告不見達賴,會被指責聽從中國指揮,他能做的最大讓步就是在唐寧街外與達賴“私人會晤”。但他和一同會見達賴的克萊格沒有想到,時隔一年,英國依然被北京“扔進政治狗窩”。

文章說,北京的訴求是英國政府發布公開聲明對會見達賴表示遺憾,並承諾未來不再見達賴。北京的施壓也已經產生些效果,去年6月,卡梅倫下達“一攬子禁令”,不允許任何內閣成員在英國會見達賴。該報另一篇報道說,“北京多年來一直在懲罰那些會見達賴的外國領導人”,2009年,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見達賴,之後法國被迫與中方發表聯合聲明,該聲明被解讀為法國承諾今後見達賴前會與北京協商。2007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見達賴後,也用類似方式化解北京的怒火。英國《經濟之聲》說,如今輪到英國做選擇了,“是要經貿利益,還是要道德?”

英國駐華使館8日對記者表示,英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分歧,但英國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穩固關系,兩國也有很多共同利益。英國首相與中國新領導人已有過熱情交流,首相仍期待年內訪華。


英國是要“人權”還是要和中國的貿易?

2012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副首相克萊格會見達賴.jpg
2012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副首相克萊格會見達賴(圖片來源:觀察者)


“卡梅倫去年就該在北京,我們被告知他沒來是因忙於奧運會,後來又說不訪華是因中國領導人即將換屆,但現在中國新領導人上任兩個月了,唐寧街還沒收到北京的訪問邀請。”英國天空電視台駐華記者馬克·斯通說。他在題為“今天的英國能否得罪得起中國”的文中說,10年前,西方政府可以隨意批評中國,那時中國在經濟上無足輕重,但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個國家能否與中國做好生意取決於在人權和政治自由議題上,該國政府選擇討好中國,還是對抗中國。而英國似乎兩個都想選,還指望在此情況下對華貿易依然能興旺。馬克說,當卡梅倫遲遲得不到北京邀請時,奧朗德已經踏上北京的紅地毯,還簽下了中國購買60架空客飛機的大單。

當英國首相卡梅倫遲遲得不到北京邀請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已經踏上北京的紅地毯,還簽下.jpg
當卡梅倫遲遲得不到北京邀請時,法國總統奧朗德已經踏上北京的紅地毯,還簽下了中國購買60架空客飛機的大單(圖片來源:觀察者)


而英國外交人士卻說,鑒於英國持有空客公司大量股份,法中握手其實也讓英國獲利了,而且英國還沒向中國叩頭。文章還說,中國阻止別人見達賴有些粗暴,而英國的回應則顯得愚蠢:如今倫敦金融區1/3投資來自中國主權基金,希思羅機場1/10股份歸中資所有,英國HS2高鐵最終靠中國人的錢才變成現實,而英國外交官們竟相信能一邊對華強硬,一邊與中國維持經貿往來。“唐寧街期待首相年內訪華,如果到時候還沒有收到邀請,英國真的會非常尷尬。”馬克說。

英國《每日電訊報》駐華記者摩爾6日撰文稱,自英國時任首相約翰·梅傑1991年12月會見達賴以來,包括托尼·布萊爾(1999年5月)和布朗(2008年5月)在內的歷任英國首相都曾見達賴,而撒切爾夫人始終未見達賴,原因是她不希望毫無必要地去刺激中國。從1991年到2008年,中國在世界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布朗見達賴後,中國已具備實施報復的能力。英國政府被迫修改其長期堅守的視中國為西藏“宗主”的政策,正式承認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一場中國人知道他們已經贏了的遊戲,金融危機終結了西方對北京施加任何影響的能力”。摩爾說。

“中國,通過貿易崛起”,德國藝術電視台8日以此為題說,如今,西方國家想與中國做生意,就要在人權問題上異常小心。奧朗德就是這麼做才拓展了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德國之聲”說,如今柏林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的聲音也越來越小了。在俄羅斯“政治評論”網4日報道中,歐洲國家爭相試圖從中國獲禮遇的態勢被形容為“紅毯爭奪”。俄羅斯《獨立報》則說,“中國打擊了英國首相的自戀”,卡梅倫上台伊始說要重視與金磚國家的經貿關系,如今卻不能訪華,這是他個人的失敗。當歐盟國家領導人在中國壓力前猶豫不決時,莫斯科早早做了選擇,盡管俄羅斯佛教徒不斷向達賴發邀請,但他進入俄羅斯的通道從2004年起就已關閉。

在7日記者會上,唐寧街發言人表示,英國去年對華出口比其他任何一個歐盟國家都多。英國媒體也說,中國去年在英投資已是30年前的4倍。但ITV說,問題是沒人能說清,如果英中沒有因卡梅倫見達賴陷入僵持,中國投資會不會更多。文章還說,英國現在期待中國的道歉要求能不了了之,這可能需要等幾個月,英中關系因此會持續脆弱。倫敦大學學者沃特森8日對記者說,大英帝國的政治自尊令其執政者很難像法德領導人般迅速轉變態度,對華道歉。不過在等待僵局過去的過程中,英方損失顯然高過中國。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說,過去30年中英關系的特質是“穩定”,雖時而起伏,但總體趨勢健康。他說,回顧近幾年中國與英法德的交往,能看出中國的外交能量確實變大了。同樣因會見達賴,中國冷落過默克爾,中國領導人的訪問團也曾“3過法國而不入”,英國需向法德學習如何使問題得到“糾正”。

同樣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上,有文章為卡梅倫頂住中國壓力叫好,也有文章罵他是世界最差外交官。評論家奧尼爾說,對西方領導人來說,與達賴交往是通往道德高地的捷徑,跟他合影就能顯示自己是好人,但這樣做暴露出極度短視。他還說,鼓動卡梅倫借人權對抗中國的人猶如派蒼蠅去打倒河馬,“現在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是中國,不是英國。”

觀察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8 03:5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