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中华 - 哲学概论(第二稿).pdf
(1.7 MB, 下載次數: 494)
摘要:“哲學”(Philosophy)一詞的字面含義就是“愛智慧”。Philosophy是由希臘文Philosophia演變來的。而後者是由希臘文動詞“Philein”和名詞“Sophia”組合而成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合成詞。Philein的原意為Love,即“愛”;Sophia的原意為Wisdom,即“智慧”。因此,Philosophy可譯為“愛智之學”。“愛智”的含義最初只是出於謙虛。但“愛”作為動詞卻能夠更好地傳達出走向哲學之境界的追求意味。據說,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不願把自己叫做“智者”(Sophos),而只是謙稱為“愛者”(Philosophos)。他認為只有神才能達到最高智慧,而人只能是不斷地追求智慧而已。按照陳康先生的考證,Philosophia“這字的原意指心理方面愛好智慧的心情,再指追求滿足這種心情的活動,再指由此活動所生的結果。在最後一意義裏,這字泛指一切系統知識”①。顯然,在古希臘(至少在亞里士多德以前),智慧與知識並未被作為不同的學科加以區分。只是在亞里士多德那裏,才出現了與此有關的劃分。他區別了“First Philosophy”和“Second Philosophy”。前者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哲學”,屬於“智慧”的範疇;後者則是我們今天所謂的自然科學,屬於“知識”的範疇。
中文“哲學”一詞系對Philosophy的翻譯。在中國文化中,原本沒有“哲學”這個詞,而只有所謂“玄學”、“道學”、“心學”、“理學”之類的稱謂。但它們的所指與Philosophy一詞的意義相當。以“哲學”翻譯Philosophy,這是日本學者西周的貢獻。西周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哲學家。1873年,他在編寫講義時把Philosophy譯作“哲學”。盡管在此之前,已有中國人將Philosophy譯為“道學”,但未能得到普遍認同,西周的譯法倒流行起來。按照《爾雅》的解釋,“哲,智也”。所以,“哲學”的意蘊頗合Philosophy一詞的本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