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全國三十一個省市最近立下「軍令狀」、「生死狀」,決心「高壓」治霧霾。作為中國鋼鐵第一大省,河北政府重拳出擊,大幅削減鋼鐵產能過剩,企業面臨生死考驗。鋼企老闆大吐苦水,稱生意難以為繼,「只能等着破產」。專家分析,治霾必涉及關停重污染企業,實體經濟無可避免受影響。
濃煙、粉塵、黑渣,在河北的鋼鐵重鎮唐山市,近郊的古冶、豐南等鋼鐵廠最集中的地方,頻繁往來的拉煤卡車一經過,黑渣、塵土席卷飛揚,濃重的煙霧從巨大的煙囪不斷噴湧。《南風窗》報道,村民們頗多怨言,都稱已深受污染十年之苦。
作為京津的「護城河」,河北省面臨着巨大「治霾」壓力。資料顯示,北京PM2.5的構成有兩成半來自周邊地區,其中,「河北鋼鐵業是外部輸入的最大工業污染源」已成定論。
「鋼鐵、水泥、玻璃,新增一噸產能,黨政同責,就地免職,必須執行。」河北省長張慶偉近日立下「軍令狀」,為治霾「自廢武功」,要求「三年大氣質量有所好轉,五年有所改善」,到二一七年,鋼鐵產能壓減六千萬噸。這意味著,短短三年內,河北省的鋼鐵產能要縮減三分之一。
上月,唐山市首次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位於灤縣的金馬鋼鐵工業公司接到通知,兩條生產綫必須停工。公司負責人表示,工人都要無限期放假。而附近一處不銹鋼工廠,兩月前突然解聘逾百名工人。
鋼鐵工廠慘淡,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亦無法獨善其身。谷先生在唐山經營的小型鐵礦選礦廠,最近因「削鋼」運動而停產,生意難以為繼:「如果繼續營業,每月虧損二十萬元也不夠。」
媒體報道,唐山市與鋼鐵有關的從業員數以百萬計,政府要完成治霾任務,將直接和間接影響四十多萬人就業,減少的稅收數以百億計。去年,河北關閉了八千多家重污染企業,影響省GDP增速「一個多百分點」,今年的GDP目標也已進一步下調。
以「破釜沉舟」姿態治霾的不僅僅是河北省。目前,環保部已與三十一個省市簽訂「軍令狀」,詳細設定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將治霾與烏紗帽掛鉤。北京市長王安順回憶,自己系帶著「壯士斷腕」的決心簽署,承諾「空氣污染治不好,提頭來見」。
有人擔心,治霾將拖累中國經濟,專家則指出,霧霾形成與工業能源消耗、排放有關,必涉及企業關停,實體經濟無可避免受影響,但必須堅持。
星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