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時評] 港府宜融合「港漂」防族群矛盾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4 06:48: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港漂」一族人數迅速增長,引起與本地人爭奪飯碗的憂慮。當局宜正視現象,妥善處理,避免產生新的兩地矛盾。

「港漂」有別於透過單程證制度來港與家人團聚的新移民,主力是來港攻讀大學畢業後留港發展的內地人,平均教育水平比持單程證者為高,在職場上比較有競爭力。這些人不會是紓緩本港基層勞工荒的答案,主要在中等收入和專業職位上起步,部分人還會創業成為小老闆。

近年本港大學收取內地生,以每年三成的速度急增,專家估計會由現時的二萬多人,增加到四年後的六萬多人。這些人畢業後可以留港一年找工作,找到工作後,居港七年就可以成為本港永久居民,這是本港優化人口政策的一部分。

「港漂」最頭痛的問題是文化適應,生活語言不同和觀念意識差異,成為融入本地社會紮根的最大障礙。「港漂」人數漸增,不少已經自成生活圈子,部分本地人則對「港漂」抱排擠態度,如果不好好融合,族群矛盾就會漸漸深化。


國際都會 吸全國人才

不少本地人醉心於香港做國際都會,部分人擔心香港「中國化」會與「國際化」互相排斥,失去香港特色。但是,環顧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都會,除了吸引環球精英來投,同時也是全國各地精英的集中地,薈聚成豐富的人才庫和國內外文化大熔爐。上海正朝這方向急起直追,香港如果自斷於內地豐厚的人才資源,只會把競爭優勢拱手讓給上海。

香港經濟發展驕人,中外橋梁的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輸入內地人才,除了考慮經濟發展,還要顧及本地人口老化的需求。本港出生率低,內地大學生留港就業,加上輸入專才和優才計畫,帶來的青壯新血,有助延緩社會人口老化,減輕供養負擔和保持創富活力。


評估影響 推相應對策

香港數十年來都是移民社會,從全國各地來港的人才,對本港今天的成就功不可沒。今天所謂的本地人,早幾代大部分是由內地來港的新移民。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已經有族群矛盾的問題,北方人不懂廣東話,本地人則連上海話和普通話都分不清,生活習慣又不同。這些矛盾甚至成為當時賣座電影題材,不為挑撥離間,而是鼓吹融合,從片名《南北和》發展到續集《南北一家親》可見。

當年大家成功化解矛盾,除了得力於「多個人多雙筷」的互助文化,還有經濟起飛,上海人挾資來港設廠製造大量就業機會。今天本地人則擔心各方面的資源被分薄,當局宜正視這方面的顧慮,蒐集資料評估政策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現時在港就讀的內地學生,有的畢業後去外國深造,有的不習慣本地生活或找不到工作而返回內地,真正有多少人留港發展,帶來的各方面影響如何,需要具體數據作出評估,從而作出相應對策。

星島日報
標簽
港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02:0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