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45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港澳時評] 挺港不成 中央恐「拔釘棄船」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4 11:14: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立法會終於今夏去舊遷新,地點的轉變也可看成是本港政治生態巨變的一個標誌,回歸快15年,當下任特首選戰升溫之時,香港往何處去,未來前路怎樣走,中央對港策略為何等問題,都顯得更為重要及緊迫,但似乎社會上危機感還未足夠,更莫說具前瞻遠見的戰略性探討。特別是曾班子更渾渾噩噩,希望拖過一年餘下任期,可得全身而退便算過關。

動盪成外圍常態 港受累甚深
目前香港情況肯定比回歸時更惡劣,不明朗性更高。回歸時不少西方評論看淡香港,有的甚至說是「香港之死」。實際上當時經濟基調尚好,社會亦頗安穩,只有政治懸念,但隨平穩過渡及中央真正做到不干預港政,疑慮也漸消除。殊不知回歸初期的安穩只是暴風雨前夕的平靜,隨後內藏危機逐步浮出爆發,至今可謂每況愈下,且在內外夾擊下困局難解。展望未來,外部政經形勢只會更為動盪。西方金融海嘯的後遺症不斷惡化深化,財經震盪持續,甚至可能因民怨上升觸發社會不安。中國經濟形勢尚好,但會否如一些評論所指出現硬着陸?更為嚴重者是,內地民怨累積日深,官民矛盾更趨尖銳,引發較大規模社會動盪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此外,中美地緣政治鬥爭隨中國崛起正進入激烈期,香港夾在當中會否受影響?總之,外部環境的動盪已成了「新常態」(the new normal),自由開放的香港所受影響也自然較深。

在外部環境動盪加劇之際,本港內部的矛盾亦日趨尖銳。首先是經濟發展遲滯,在周邊城市的高速提升下優勢漸消,由龍頭走向邊緣化,致人均收入水平上升空間大減。其次是社會矛盾日深。經濟偏向金融地產的畸形發展模式,引致貧富懸殊日甚,低層收入升幅及向上流動性受壓,尤其年輕人找高收入職業困難而樓價高升,導致怨氣日深。

再次是管治敗壞,港英留下的精英管治、行政主導和清廉高效的公務員隊伍等施政支柱已損蝕甚多,問責官員與公務員的不協調明顯,不少有才能者則迴避加入政府架構。

最後,民主化引發的政爭日烈,特別是近年開始盛行的街頭抗爭和議會暴力日甚,通過司法體系的抗爭也花樣日新。

挺港派糖措施 難紓政經矛盾
上述的外內矛盾還可能發生惡性互動:外部政經環境轉壞,自然也會觸發本港政經矛盾惡化。矛盾不斷尖銳化,最後必然引致危機爆發方得解決。對此中央挺港及港府派糖等措施,均已再無力緩解,連治標功效亦漸失。

筆者曾提出本港回歸後的境況是「十年失落、十年沒落」的「雙落」:頭十年在找尋新方向失敗後,接下來的十年必然是相對周邊的沒落,最差時甚至會走向絕對沒落,即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看來香港單憑自身力量,已無法擺脫這種「雙落」軌迹,故只能借助外力才可翻身。問題是有沒有這種外力?港人又會否接受?

下屆特首剛好要完成上述的「雙落」過程。唯一有可能扭轉香港敗局的外力是中央,但有兩大難題須先解決:
(一)港人至少在可見未來,仍不願中央過多插手直接干預本港施政。
(二)中央有否能力在「一國兩制」下改造香港亦不無疑問。

自2003後中央一直在挺港,但至今已證明無根本效果,因未能根治香港的頑疾,只能在旁着急和不斷示警,如溫總及王光亞所表現的例子,即使如此亦有人不滿,認為是干預本港施政;還有人更認為香港不必中央提點。

着手培育代替品 取代港功能
相比下澳門對中央領導的接受度好得多,令中央可在「一國兩制」下引導澳門發展。問題是香港不可能「澳門化」。看來只有當香港情況惡劣不堪,即衰到貼地,中央出手才可被接受。或許到時香港亦可浴火重生,自行找出新路而不須中央直接插手,而只須從旁協助。

顯然,無論誰當下屆特首都改變不了香港的「雙落」,中央也只能從旁觀望。自然中央也並非無所作為,且似已有所部署,主要是培育替代品,一是建設上海的金融、航運國際雙中心,二是通過CEPA拉緊兩地經貿交流,並促成經濟融合,三是在周邊建設香港高端服務業轉移承接基地,如前海及橫琴等(可能還有南沙)。

香港縱是爛船也有三斤釘:人才、資金及制度等均可供應用。中央大可實行「爛船拔釘」,把可用的釘拔走後讓爛船自生自滅,挺港不成便只好讓沉舟側畔千帆過,而千帆中大可用上沉舟的釘。

撰文:凌鵾 經濟分析員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e3f9846-828c-447a-a2e7-086f124c99b7-863124?section=007

中央放棄香港,在憤青心中,是好事定壞事?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6 03:3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