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新聞] 中法建交五十年:40字建交公報曾被稱為“外交核爆”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23 11:0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法建交五十年回顧:40字建交公報曾被稱為“外交核爆”.jpg
中法建交五十年回顧:40字建交公報曾被稱為“外交核爆”(圖片:亞太日報)


1964年1月27日,北京和巴黎同時公佈中法建交聯合公報,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僅40餘字的建交公報,字字千鈞,轟動國際社會,被國際輿論稱為“外交核爆炸”。

中國資深外交官、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稱,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希望看到中法建交,在兩極世界格局,敢於“冒犯”兩個超級大國是大忌。因此,中法建交可謂轟動世界,將其比作“外交核爆炸”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前駐法國使館政務參贊王毅說,毛澤東和戴高樂是新中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雖然領導著兩個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的國家,但在反對當時美蘇主宰世界、奉行獨立自主外交、建設獨立國防和工業體系等方面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張健認為,在當年那個遭到西方封鎖、孤立的時代,毛澤東敏銳地抓住了法國希望與中國建交的機會,既堅持原則,同時又在建交形式等問題上展現了靈活性,促成了中法建交。戴高樂堅持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性,敢於和美國唱對臺戲,不顧美國反對做出了和中國建交的戰略決策,走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步,也走在了歷史前列。

吳建民分析稱,戴高樂希望與中國建交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了彰顯法國獨立性,同中國建交可以增加外交迴旋餘地。另一方面,戴高樂是西方世界當中第一個看到中國會崛起的領導人。

“60年代的中國依舊相當貧弱,一位西方政治家能看到中國會崛起,這很不容易。”吳建民說。

中法建交打破了二戰後美國對華的“遏制和孤立”政策,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推動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70年代初迎來建交的高潮期。1969年,戴高樂曾對到訪巴黎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說:“早承認中國,比晚承認好”。尼克松在《領導者》一書中記述了他與戴高樂將軍的談話,承認“戴高樂在美國改變對華政策上起了很大作用”。

王毅說,中法建交是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從那時起,中法關係就被賦予了獨特的開創性和戰略性,半個世紀來,這種開創性和戰略性不斷延續,使中法兩國在諸多領域開創了中國與外國交往的第一。

亞太日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16 19:0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