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0|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烏克蘭國殤民怨背后的啟示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21 22:46: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孫壯志

已經持續三個月的烏克蘭國內抗議活動近日演變成大規模流血冲突,導致數以百計的傷亡。烏克蘭領導人采取多种手段,俄羅斯和德國也主動伸出“援手”,仍然看不到局勢緩和的跡象。此次政治對抗的導火索是2013年11月烏克蘭政府拒絕签署與歐盟的聯系國協定,被反對派和西方加以政治解讀,釀成災難性的后果。烏克蘭的動亂留給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

首先,是否具有統一堅強的政治核心對國內团結至关重要。從2004年至今,街頭示威在烏克蘭時常出現,不僅破壞國家社會經濟发展的正常進程,而且地區和民族分裂的趨勢越來越難以遏制。曾經富庶的“歐洲糧倉”正一步步滑向山河破碎的深淵。在此起彼伏的政治大潮中,烏克蘭不乏唿風喚雨的政治派别和政治人物,卻沒有產生能夠凝聚民心、代表大多數民眾的政治力量和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統治集团內訌不斷,治理能力低下,對突发事件和網絡動員反應遲鈍,是局勢不斷惡化的直接誘因。

其次,選擇國家的政治體制不能脫離本國的實際情況。烏克蘭獨立后,接受西方開出的轉型“良方”,實行多党制和三權分立,改變選舉制度和方式,最終的結果是直接選舉使不同政治力量間的分歧越來越大,無休止的党派紛爭導致國內的政治生態发展畸形,集中體現為2004年的“橙色革命”以及隨后10年的政局動蕩,其間兩次總統選舉、三次議會選舉,把總統制改為議會制,都沒有換來真正的穩定,反而因為組閣困難引发一次次政府危機,國內的對立情緒越來越嚴重。

第三,懲治腐敗和改善民生的成效決定執政根基是否牢固。近些年來,烏克蘭政坛丑聞不斷,從任人唯親、裙帶关系、寡頭政治到官員及其親屬子女的貪贓枉法,與相当數量的民眾生活艱難,甚至難以获得工作機會形成鮮明對照。“透明國際”把烏克蘭列為世界上“重度腐敗”的50個國家之一,2012年在174個國家中清廉指數排名第144位。許多人參與示威不是因為政治取向,而是對個人境遇的不滿。当普通民眾把個人的生活困頓都歸咎于政府的政策時,這個社會很難保持應有的理性。

第四,不能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大國的“施舍”上。烏克蘭由于戰略地位特殊,是俄羅斯和西方爭奪的對象,也因此得到不少經濟上的好處。但是,大國的“慷慨”是建立在自身的地緣戰略利益基礎上的,援助實際上只是要烏克蘭“唯命是從”的一种工具。大國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也使烏克蘭的命運難以捉摸。每当形勢有所轉機,總有外部的不和諧聲音出現,無論哪一派在台上,另外一派肯定不缺少強有力的外部支持。

烏克蘭的政治危機從內部來說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社會經濟根源,但外部因素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顏色革命”加劇了烏克蘭國內東部和西部的對立,俄羅斯和美、歐的地緣政治爭奪使得夾縫中的烏克蘭陷入重重漩渦。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甚至無法在國家发展方向上作出合理的、自主的選擇,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

多維新聞
標簽
烏克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11:1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