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4|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國經濟“末日論”缺乏理性思考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24 18:08: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中國經濟“末日論”缺乏理性思考.png


最近,一些西方媒體熱炒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斷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災難性的崩潰”正迫在眉睫。

這種“啊,天哪!”的末日驚呼聽上去更像是街邊亂斷別人生死的算命先生,與其說是紀錄片的預告片,不如說是過於情緒化的虛構驚悚片。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方一些悲觀的觀察家曾無數次言之鑿鑿“預言”了中國的崩潰,但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他們這一次關於中國未來的最新“預言”充滿了悲觀:“硬著陸”“危機重重”“普遍的抗議和騷亂”“災難”“崩潰”······

他們錯誤地將中國經濟過度簡化成若干數字,然後又誇大其詞,描繪一個可能性幾乎為零的經濟崩潰圖景。被翻來覆去引用的數字是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均放緩至7.7%,為1999年以來的新低。

不過,那又怎樣?

自從中國1978年啟動改革開放並開始有GDP統計數據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低於6%的年度有3次,低於8%的有9次,低於9%的有12次,10%以下的有19次,但是,中國都沒有崩潰。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率接近雙位數,這或許給末日論者造成一種錯覺:似乎無論國內外環境怎樣變化,無論要付出什么代價,中國經濟必須保持接近雙位數的增速,否則就是“硬著陸”,就會面臨經濟全面崩潰的“災難性後果”。

這種“非快即死”的邏輯很荒謬,完全缺乏理性思考。

受當前全球金融危機餘波未了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中國短期增速受壓再也正常不過,但這決不是驚慌失措的理由。

末日論者的“預言”缺乏理性,他們遠遠地看到一棵或幾棵樹木,便以為已清楚了解中國經濟整片“森林”,不僅高估了自己對中國的認知,也低估了決策層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和應對的靈活度。

30多年的爆炸式增長讓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龐大、越來越複雜。當前中國經濟的週期性放緩是可控的,一個增長的中間地帶正是現階段所亟須的,這有利於化解多年累積的房價過高、政府債務膨脹過快等局部風險。

毫無疑問,不顧一切維持高速經濟增長的時代已成過去,過度依賴投資和債務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也難以為繼。長遠而言,中國經濟結構和增長品質必須得到優化和提高,但是經濟結構調整轉型並不等於要搞“休克療法”,決策層會根據中國經濟社會的運行狀況,在調結構、促改革、穩增長、控通脹、保民生、防風險、反腐敗、顧生態等之間靈活選擇治理國家的政策優先方向和施政重點。

中國以彈射般的速度在短短30多年內迅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得益於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大幅改善、中產階級興起、全球化貿易、公司治理水準不斷提高、國家宏觀調控經驗不斷積累等等。

這些因素如今大部分仍然適用,它們和多年來積累的鉅額外匯儲備和國民財富等一起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底氣。

不可否認,作為新興經濟體之一,中國遠非成熟市場,無論在發展程度、居民收入、科技水準、人文素質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然而,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後勁歐美也難以企及。看看中國最火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餘額寶,它使合作方天弘基金在半年多時間內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基金公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之一,速度冠絕全球。

農曆新年後中國多地出現“用工荒”現象也證明,中國的就業市場依然具有很大的彈性,加上歐美復蘇加快帶來外部需求反彈,這些都會為中國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治多年來保持穩定,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60項改革任務中,過半數已經啟動,今年內即有望釋放改革紅利,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活力和內生動力,未來依然予人以無限想像空間。

不出意料,中國經濟仍將是2014年世界經濟的最大亮點和增長的主導力量。不同地區和機構的研究都表明,今年中國將至少貢獻全球30%的增長。

因此,中國經濟奇跡遠遠沒有結束。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推動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一旦順利完成,增長依然可望再次加速。正如改革開放多年來中國曾無數次讓西方觀察家大吃一驚一樣,世界只需靜心屏氣,等待中國新故事漸次展開。

亞太日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8 05:2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