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42|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時事評論] 從歷任財政司長到曾俊華的歷史定位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2-27 05:46: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不經不覺,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已經7年,是繼郭伯偉和夏鼎基之後,近50年來任期最長的財爺;而且,他如無意外將留任到2016年,做夠10年。可是,一時之間,似乎很難講出他有什麼重大建樹,不單無法跟上述兩位英殖時代的前輩相提並論,甚至比特區政府三位前財政司(曾蔭權、梁錦松、唐英年)更加缺乏「存在感」,難怪不少人戲謔他為「掌櫃」。

若評價香港歷任財爺,大多數人推崇1961至1971年的郭伯偉,認為他奠定了積極不干預、審慎理財及自由市場三大原則,造就了香港經濟奇迹。前港督彭定康讚揚郭伯偉是香港成功的「總建築師」,芝加哥學派的佛利民及奧國學派的海耶克,更把郭伯偉的理財哲學寫成教科書例子,甚至認為他啟發了1980年代的列根戴卓爾新自由主義。


歷任財爺功過論

然而,大家着眼於郭伯偉「不干預」的一面,卻往往忽略了他有很多「積極」的建樹,例如「廉租屋(現稱公屋)計劃」就由他在任內創立,「免費教育」亦是他臨別前一年(1971年)推出。

郭伯偉首創「積極不干預」,卻從未有系統地完整闡述,反而他的繼任人、亦是此一理念的傳承者夏鼎基曾經解釋:「當我提到政府的經濟政策,我是用『積極』來形容『不干預』。‥‥這其實是指,當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預的建議時,不會貿然反對;剛好相反,政府會因應形勢,權衡輕重,仔細研判利害所在,再作出積極的決定。」

夏鼎基任期由1971至1981年,在這10年間,他的老闆正是被譽為「歷來最偉大港督」、大有為的麥理浩;可想而知,夏鼎基雖是繼承「積極不干預」的傳法弟子,但他比師傅郭伯偉更「積極」。事實上,麥理浩任內推動的十年建屋、開發新市鎮、興建地鐵、九年免費教育等政績,夏鼎基都是沿途最得力的執行者。

香港回歸前後承上接下的財爺是曾蔭權,任期由1995至2001年,是過渡期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雖然沒什麼重大的經濟理念和舉措,但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掛帥「打大鱷」,幫助香港渡過危機,成為他從政生涯的壓卷之作。

之後的梁錦松挾銀行家背景空降入政府,他出任財爺時(2001年)香港經濟正陷於長期低迷,他發揮一貫商場運作本色,大刀闊斧改革,包括公務員減薪、削綜援及大幅加稅。但由於姿態凌厲,樹敵太多;加上缺乏政治敏感度,最終因偷步買車黯然下台,任期僅2年2個月,可謂壯志未酬。

不過,梁錦松辭職之後,外界對他的評價逐漸改觀,認為他「有遠見」,包括CEPA、自由行等政策都由他提出,卻無福在任內享受開花結果的喜悅。

唐英年於2003年8月炎夏接替梁錦松,當時沙士疫情已平息;加上自由行客開放南下,香港經濟結束7年的低迷,自谷底反彈,直到他於2007年升任政務司司長,經濟依然節節向上,不少人讚他「腳頭好」,「下巴兜兜,晚景無憂」。然而,唐唐好運之餘亦有為人津津樂道的德政,包括取消紅酒稅和遺產稅,以及自訂車牌,讓香港近年成為紅酒之都,帶動相關行業興旺發展。


「鬍鬚無為」仍待時間證明

至於曾俊華,自2007年接棒至今已7個年頭,至2016年完成任期,就坐足10年,跟夏鼎基及郭伯偉一樣,成為開埠以來任期最長的三位財爺之一(不計1937年之前的庫務司);惟外界戲稱鬍鬚曾為「掌櫃」,意指他缺乏建樹,只像個賬房先生計算出納。可是,這評價對他並不公平,雖然曾俊華的確缺乏讓人留有深刻印象的功績,但他的理念很鮮明,說得好聽是「審慎理財」,不好聽就是「守財」,包括今次毅然減少派糖,都體現了他的風格;外界或許不太認同,卻不能指他「和稀泥」。

外界對曾俊華的不滿,在於他沒怎麼着墨於香港的經濟轉型(跟前特首董建華時代180度相反),看起來似乎「無做嘢」,最明顯例子,是他上周強調重視四大支柱「並非食老本」。有指他跟現任特首梁振英不咬弦,無法盡情發揮;這講法其實不能成立,皆因梁振英於2012年才上任,此前5年的特首是曾俊華的「老友」曾蔭權,有足夠時間讓他發揮。因此,曾俊華的「無為」,應是他刻意為之,甚至可以上溯至郭伯偉於50年前揭櫫的三大原則,問題在於是否同樣適用於今天。

最近一年,曾俊華更把自己的理念推展到底,打算成立「未來基金」,簡單說就是把庫房的巨額資金鎖起來,留待「未來」才使用,這基金很可能是後世對他10年任期的最大印象,但究竟是功是過,要交由時間證明。

信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11:5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