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情動態] 美軍炸彈訂單突增至20萬枚 被指準備大戰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1萬

主題

44

好友

1萬

積分

公民

律   師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4-25 10:2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美軍炸彈訂單突增至20萬枚 被指準備大戰.jpg
美軍F-35測試投放制導炸彈(資料圖片)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4月23日報道,2013年底,美國國防部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即“智能炸彈”的訂單量突然增加了17%,總量達212588枚。1998年以來共制造了25萬餘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美國一直都是第一大買家。儲備該武器完全是為了準備進行“大戰”。

美媒稱,美國空軍(以及海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當前都在放棄使用空中力量打擊恐怖分子和非正規軍,轉而朝他們所稱的“轟炸北京”、朝鮮或伊朗的目標努力。這是對美國過去20年的空中力量戰法進行的重大改革。

過去20年裏,美國實施了大量轟炸行動,但美國飛機沒有遭到很多抵抗。自上世紀90年代由全球定位系統制導的“智能炸彈”和瞄準吊艙問世以來,轟炸機飛行員的職責得以簡化,其職責即相當於駕駛一輛裝滿炸彈的卡車。

美國當前認為,未來主要的空中武器就是“智能炸彈”,特別是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和防區外聯合攻擊武器(後者是前者的加強版)。因此說,大量訂購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是為了加強戰備,以防出現策劃者們所說的“大戰”。美國已儲備有大量“智能炸彈”。攻打伊拉克後,美國空軍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訂單量大幅增加。空軍定的每月訂購量為5000枚。但最終看來,他們的實際需求量要小得多。2005年約訂購了3萬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2006年和2007年的訂購量分別降至11605枚和10661枚。2008年只訂購了5000枚。但現在的每年訂單量又恢復到1萬枚以上。

報道說,過去幾年訂購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現在大都用於戰爭儲備。每年的實際使用量只有幾千枚,其中還包括訓練所消耗的。為戰爭儲備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已超過10萬枚,將在未來一些未指定的大規模衝突中派上用場。空戰策劃者們認為,最有可能的大規模衝突是涉華衝突。盡管要依賴全球定位系統,但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已進行過改裝,目的是阻止人為幹擾。如果未能阻止人為幹擾,現在還有備用的慣性導航系統。雖然慣性導航系統的精準度不及全球定位系統,但也足以攻擊大多數目標。

報道說,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智能炸彈”是上世紀90年代研制的,即全球定位系統網絡正常運行後不久。這些武器一入役便在1999年對科索沃的軍事行動中派上了用場。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使用效果非常好,普通炸彈投彈量和轟炸機出動架次由此大幅下降。空軍將領們目前仍在試圖確定這種武器的未來用途。當前所側重的目標是:利用這種新技術壓制住好鬥性和實力更強的對手,如中國(以及伊朗和朝鮮)。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出現很突然,因此也產生了迅速制敵的效果。制導炸彈雖早在二戰尾聲就已問世,但實際上在當時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直到上世紀60年代研制出了高精度激光制導炸彈。十年後,電視制導炸彈開始服役。但這些制導炸彈造價昂貴,每枚炸彈成本在10萬美元以上。就連後來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在投下的25萬枚炸彈中也只有16%是制導炸彈。但此後對戰場的分析結果顯示,造成實際破壞的有75%都是制導炸彈制造的。但當時的制導炸彈仍很昂貴,激光也會在很多氣候條件下(如雨、霧和沙塵暴)受阻。因此需要研制新式制導炸彈,以徹底取代非智能型制導炸彈。全球定位系統制導炸彈便應運而生了。

1991年,全球定位系統剛剛投入使用。當時就已有人打算研制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之類的武器,但人們並不確定這種武器能否實施有效打擊。但當工程師們開始研制時,人們發現,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不僅很有效,其建造成本也不足空軍預計成本的一半。其建造成本只有1.8萬美元/枚,而空軍當時定的預計成本為4萬美元/枚(計入通脹因素後的成本約為5.5萬美元/枚)。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後於1996年開始投產。科索沃危機期間首次使用了該武器,使用量為652枚,命中率高達98%。2001年的情況表明,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是支持美國駐阿富汗特種部隊和中央情報局人員的最佳武器,其精準度和打擊效果均強於此前預期。到2002年1月,美國已在阿富汗境內投下1萬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2003年,在攻打伊拉克的三周時間裏,美國使用了6500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新版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戰力也得到了提升。最新版的打擊精準度更高,一半炸彈都是在瞄準點的10米半徑內爆炸的。

環球時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5 02:0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