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3|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情動態] 中國生產的37毫米反坦克炮:抗戰時日本坦克的噩夢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6-9 00:00: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抗日戰爭期間,對中圍軍隊威脅最大的是日軍頻繁出動的裝甲車和輕型坦克雖然日軍裝甲車輛的裝甲厚度多在16-25 毫米之間,與其他軍事強國的裝甲車輛相比,顯得不堪一擊。但是,由於中國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往往對其無可奈何。

國民黨軍隊曾於1934年向當時的納粹德國購買20門PaK一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由於數量較少,只少量裝備第36、第 87、第88師和教導總隊等德式裝備部隊。上述備師內只編有1個裝備4門反坦克炮的反坦克炮兵連,而當時一個德國陸軍步兵師則配屬有師屬反坦克營以及團屬反坦克連,總共裝備75門反坦克炮 (尚不包括其他能執行反坦克任務的火炮)。與之相比,中國軍隊的裝備數量實在少得可憐。

當時,日軍主要以大量的37毫米平射炮和步兵炮執行反坦克任務,外加國民黨軍隊裝備的裝甲車輛數量稀少,對日軍基本不構成威脅。因此,日軍並不重視反坦克炮的開發與裝備,只是在每個步兵聯隊內裝備有1個6門制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中隊。此後,在日蘇諾門罕戰役中.日本被蘇聯機械化部隊痛擊後,才急忙開發出新型47毫米反坦克炮。

1936年,國民黨政府再次向德國訂購了大批軍火,其中包括120門PaK一35/36。 到1937年初,這批反坦克炮連同12萬發炮彈運抵中國,開始列裝國民黨規部隊。1938年初,為補充“凇滬會戰”後的裝備損失,國民黨政府又派專人在香港與德方談判。中方提出一系列軍購要求,其中包括30萬支步槍、3萬支駁殼槍、2萬挺機槍,500門迫擊炮和500門PaK 35/36。不久,德方開始向中方交付這些軍火,但其中只有100門反坦克炮 (每門炮均配1,000發曳光穿甲彈)。

自制反坦克炮

1938年5月,為加強部隊反坦克能力,國民黨兵工署下令第5O兵工廠仿制德國37毫米反坦克炮。該廠以瑞士蘇羅通公司(德國萊菌金屬公司為逃避 《凡爾賽條約》限制而設在瑞士的分公司)研制的50倍l1徑身管的37毫米反坦克炮為原型,圖紙資料由德國臺步樓公司提供,並派出第50兵工廠工務處長李式白帶隊赴蘇羅通公司考察,簽訂了能夠生產100門37毫米反坦克炮的原材料、生產用機器設備及檢測儀器的采購合同。然而受戰爭影響.外購材料遲遲不能運達,仿制工怍直到1940年7月才得以開始。

此後經第50兵工廠員工的上下努力,於1941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門37毫米反坦克炮.經過一系列試驗,該炮戰術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產品質量也符合要求。國民黨兵工署技術司於1942年正式將該炮命名為“3O年式50倍徑37毫米反坦克炮”。

30年式反坦克炮是當時中國裝備的最優良反坦克武器之一。其炮口初速825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在400米以內可以擊穿40毫米厚裝甲鋼板。與德國的 PaK一 35/36相比,各項指標並不遜色。但由於該炮炮管較長,且膛壓也比普通火炮高出許多,制造工藝比第50兵工廠原來生產的野炮和榴彈炮等要復雜,必須采用套筒身管技術制造--這種技術在當時屬於最新科技,工藝精度要求很高。

所謂套筒身管技術叉稱雙縣料式,它由內、外兩根身管熱套而成。熱套方法是:先將外套筒加熱,並采用測量溫度和測量套簡內徑膨脹尺寸的特殊工具對外套簡進行精確計算。當套簡加熱到預定溫度並膨脹至一定直徑後,再將炮管緩慢插入套筒內,待完全吻合後以輪狀水管噴水,使外套筒急速降溫,從而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使內外管結合緊密並產生預應力,以抵消發射時因高瞠壓而引起的身管膨脹。

炮彈

1942年,第10兵工根據蘇羅通公司1933年設計的圖紙制造38毫米反坦克炮使用的榴彈和穿甲彈。其中榴彈配備瞬發引信,彈丸壘重0.64公斤,內裝特屈兒炸藥21克,初速839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曳光穿甲采用彈底引信,彈丸壘重0.69公斤,內裝泰安炸藥10克.初速810米/秒。值得一提的是,泰安炸藥是當時一中國首次使用的一種新型炸藥,其威力比普通炸藥高出50%,但可惜的是,由於這種炸藥主要依靠進口,因此在來源斷絕後,被迫以普通炸藥代替。

第10兵工廠在制造該彈時,為了與原來生產的20毫米地彈結合,曾將穿甲彈火帽座改用蘇羅通20毫米彈火帽座,曳光管也改用截短後的20毫米彈曳光管,並在銅彈帶外購材料困難時改為自制。炮彈的彈體、藥筒及引信零部件的制造,全部采用第10兵工廠在1934年前後 購自德國的精密自動車床、六角車床、專用沖床、銑床、無心磨床和卷簧機等,生產工業較為先進,並編有較詳細的工藝卡片。自行設計和制造的各種專用夾模具及量具,也具有一定技術水平。該廠從1942年至1949年共生產了37毫米各式炮彈約31萬發。

為了更充分地補充火炮數量,第l0兵工廠改為第50兵工廠下屬“忠恕分廠”後,1947年又以蘇羅通37毫米撣為基礎,將日本94式和美國37毫米反坦克炮改裝為適合使用蘇羅通式 37毫米榴彈和穿甲彈的結構。以上兩種改制榴彈,完全采用蘇羅通式引信,充分利用了該廠生產的蘇羅通20毫米彈引倍的零部件.從而在產品通用化達到了較高水準。

圍民黨兵工署自制的30年式37毫米反坦克炮在當時尚屬較先進的武器,正如1944年國民黨陸軍反坦克炮教導總隊官員稱:“因為炮彈裝藥量增大,故初速亦增大,該炮所發射的穿甲彈威力強大,精度 非常良好。”但是,由於生產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主要材料還是必須從德國進口,所以當從德困訂購的100門材料運到井完成94門火炮後,德國自身開始限制重要物資出口,該炮也只能被迫停產。

中華軍事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3 11:3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