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多國研究人員周四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分析伊波拉病毒基因測序,發現病毒在過去十年間人傳人時發生了三百九十五次基因突變,其變化速度之快,可能影響診斷檢測的有效性及目前研發中的實驗性療法。與此同時,非洲西部的商業樞紐塞內加爾,首次發現一個伊波拉感染病例,成為西非第五個出現此症的國家。
《科學》雜誌上報告的參與者包括來自美國、英國、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的研究人員。主導這項大型研究的哈佛大學布洛德研究所的沙貝提表示:「我們發現伊波拉病毒在做病毒會做的事,那就是突變。」這項研究涵蓋塞拉利昂七十八名伊波拉病患。
研究人員發現,自上一次伊波拉疫情至今,病毒在十年內已累積發生了超過三百九十五次基因突變。而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以來,病毒在第一個月已變異五十次。
論文第一作者、哈佛研究員吉爾在聲明中說:「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已發現三百多個與此前疫情不同的遺傳綫索。我們不清楚這些(基因組)差異是否與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相關,但通過與科學界共享數據,我們希望加速我們對此次疫情的了解。」
研究共同執筆人、美國杜蘭大學的加雷表示,伊波拉病毒在人體突變的速度是在狐蝠等動物宿主上的兩倍,這趨勢有可能影響當前診斷、未來疫苗及治療,隨時令葛蘭素史克藥廠的疫苗或實驗性藥物ZMapp的成效大打折扣。加雷說,研究表明突變發生在醣蛋白,即是將病毒結合在人體細胞的表層蛋白。
這種蛋白使病毒開始在宿主體內複製,並觸發免疫系統反應。研究人員將罕有地在網上公布基因序列。
另外,西非的商業和救濟作業樞紐塞內加爾,昨日成為西區第五個出現伊波拉病毒確疹病例的國家。患病的是來自鄰國畿內亞的一名男大學生。
他在二十六日前往塞國首都達喀爾的一所醫院求診,但隱瞞他在自己國家曾近距離接觸伊波拉病患的事實。達喀爾是聯合國機構和救助團體派駐西非沙赫爾地區的樞紐,也是金融服務、銀行和煙草等許多公司的區域基地。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