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5|回覆: 6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深度報道 - 樓市怪象:港樓細絕東亞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2-5 11:36: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明報專訊】香港地小人多,居住空間一直是尖銳的社會問題。《明報》將一連三期探討香港住屋環境的怪現象,尤其突出與其他大城市的對照,冀從比對中找出香港困境,望施政當局能對症下藥。第一期會討論香港的住屋擠迫現象,何以20年無進步?同時期的上海,又何以能從「豬欄」變「廣廈」?

公屋輪候冊申請再創新高,到今年9月底,有26.3萬個家庭輪候公屋;居屋價格也飈升至六七百萬,接連誕生港島、九龍居屋王;發展商新推一手樓則密密出現「劏房奇則」……放眼全亞洲,本港人均居住面積在各大城市中墊底,若以養殖場中每隻公豬坐擁50平方呎獨立空間計算,港人人均居住面積150呎,只相當於3隻豬。1990年代,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積也僅有96呎,今日已大增至360呎,只有香港維持不變。

港人難安居,學者認為除本港自然條件所限外,亦因政府早前「不作為」,現屆政府雖大力推行房屋政策,但預計對居住面積的改善也極為有限。

英明農場東主尹偉明在元朗經營豬場多年,3萬餘方呎的豬場內養了2800多頭豬,場內最重要的當屬「種豬」,每隻種豬都有獨立的豬欄,「領地」大約50呎。豬場內安裝了負壓抽氣系統,以控制豬場的溫度,夏天最熱時都不超過攝氏30℃,同時亦可保持空氣流通,「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2#
發表於 2014-12-5 11:39:48 |只看該作者
月入5萬交易員 蝸居天水圍父母家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樓價急升,令住屋擠迫問題更為嚴重,尤其年青一代上樓吃力,被迫要延長與父母家人同住的日子。有在中環證券行任職交易員的金融精英,月薪達5萬,可算高薪一族,但仍難抵香港高企樓價及租金,寧願與胞妹窩居父母的500平方呎之家。雖然得享獨立睡房,但亦只能睡在碌架牀上,早晚要搬梯上落牀。大量青年無法「外闖」,要與父母同住,亦是香港人均居住面積難以大幅改善的因素之一。

睡碌架牀 晚晚搬梯

私樓價格過去5年一路飈升,置業問題同樣困擾着專業人士。28歲的吳海麟(Francis)在中環任職交易員,月入可達4萬至5萬元,但他選擇繼續與父母及23歲胞妹同住,一家四口住在天水圍一個建築面積約500平方呎的單位,以人均計算,每人分享不足130平方呎,「雖然屋企空間唔算太闊落,但好彩我都有自己一間房,可以做自己鍾意嘅嘢」。

他的睡房剛好夠擺下一張碌架牀,下層是書枱及衣櫃,睡覺時,需將靠在旁邊的木梯取來掛在牀沿才能爬上去,Francis指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空間,並笑言「如果我間房要擺一張牀再加書枱嘅話,可能我轉身都有困難」。由於他與胞妹睡房之間只得簡單間隔,故隔音效果不太好,Francis在房內偶爾也會聽到胞妹在「隔壁」談電話的聲音。

每月儲一半人工 待樓價跌置業

在天水圍住了13年,Francis指這裏勝在空氣新鮮,但出去一次要花兩三個小時在交通上,「尤其夜晚12點以後,無論你幾攰都要轉幾次巴士先返到屋企」。被問及繼續與父母同住的原因,Francis直言,在公司附近租樓「都幾貴下」,且不少是質素參差的舊樓,所以他不想花太多金錢租屋,「買樓嘅話,自己資金未必算多,加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3#
發表於 2014-12-5 11:41:44 |只看該作者
新加坡 千呎「組屋」現金3萬入場

【明報專訊】Ethan與Gerri兩夫婦及4歲的兒子住在新加坡西部郊區的Taman Jurong,相當於香港元朗位置。36歲的Ethan是高級房屋測量師,Gerri 34歲,是高級客戶經理,家庭月入1萬坡幣(約6萬港元)。他們在7年前結婚及向新加坡房屋發展局買入這個約1219呎(115平方米)的組屋單位,總價為23.3萬坡幣,當時他們支付了5000坡幣,另外在中央公積金帳戶中扣掉了5萬坡幣作為首期,另外需還30年按揭,每月從中央公積金中扣除749坡幣。

他們住的是「5房組屋」,包括3個睡房、1個較大的客廳及1個較大的飯廳。雖然住的地方遠離新加坡市中心區,但Gerri指自己離工作的地方只需不到半小時車程,兒子也進了附近的託兒所,每日接送他也十分方便。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4#
發表於 2014-12-5 11:43:28 |只看該作者
東京 848呎3房戶 索價210萬

【明報專訊】章女士一家三口住在日本荒川區的南千住,位置相當於香港的大埔。他們今年1月花了3000萬日圓(約210萬港元)買入這個848呎單位,做了七成左右按揭。兩夫婦都剛過30歲,章女士在東京大學讀博士,丈夫從事環境方面的工作,家庭月入30萬日圓(約2.1萬港元)以上。談及住屋,章女士很滿意屋苑環境,認為在日本買樓性價比較高,房屋質素也不錯。

屋苑是2007年建成的大型社區,附近圖書館、商場等設施已十分齊全,且居住地距離市中心十分方便,5分鐘可以走到地鐵南千住站,乘地鐵去銀座、東京站等也只需30餘分鐘。章女士指同樣的價錢,在市中心只能買到約400呎的單位,現時只不過遠一點,單位面積便大了一倍,3人住算是十分寬敞;另外單位是3房設計,也方便章女士的母親去他們家幫忙照顧小孩。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5#
發表於 2014-12-5 11:45:01 |只看該作者
上海 全家收入 一半供樓

【明報專訊】何勇與徐穎的家位於上海市中心虹口區,這個約1100呎(105.6平方米)的住宅位於一處大型居民區,建於2001年,樓齡13年。兩夫婦現年分別34和31歲,在銀行和外資企業工作,2010年結婚,在父母資助下買樓,兩年前誕下女兒昕昕。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的,就是離父母近。」徐穎說,這裏離她父母家很近,彼此可以照顧,這是她的最大考慮,但代價是每日上班搭地鐵要超過1小時,轉3條地鐵線才到,而且住處離地鐵站約有1公里,每天要提早出門上班。

何勇說,買樓之前一段樓價曾經大跌,「我們也不算抄到最底」,樓價為225萬(人民幣,下同),算上各種費用,總數240萬,首期100萬,按揭20年。現時月供8000多元,與每月工資相若,因為二人工資差不多,這就相當於將其中一人的收入供樓,另一人收入用於日常開支,何勇笑說,這樣算是「夠用」。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6#
發表於 2014-12-5 11:47:44 |只看該作者
「成家不能立室」 青年絕望增社會危險

【明報專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說,自己年輕時也住過劏房、天台屋,政府應該處理的的是現在年輕人的「絕望感」,這一代人認為自己無法在合理時間內自行解決住屋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鍾劍華以前住的劏房有百餘呎,尚算「住得落人」,但近年因為監管不力,需求又大,導致業主「愈劏愈盡」。現時有不少細至幾十呎的劏房單位,據他所知,有一家三口擠住40呎劏房,「可以細過個豬欄」。

鍾現時在理大執教房屋政策一堂,每班二三十個學生之中,總有三四個學生申請輪候公屋,學生中瀰漫着悲觀情緒,無人覺得能透過自己能力、在合理時間內滿足自己長遠住屋需要,有人至30多歲還與父母一起住,結了婚仍各自回家住,「成家不立室」,「這種無助感是很強的,我同政府官員都是這樣說,你要擔心的不是他們排隊輪公屋,因為現有的制度下他們絕大部分是輪不到的,要憂慮的是這種絕望的感覺」。

「如果個個都有層樓,社會會穩定些。」鍾劍華直言,如果個個是「游牧民族」,感覺自己「不屬於這裏」、「社會沒預我一份」時,「做任何事都沒有機會成本,那麼社會很危險」。

指梁難追回短缺供應

回顧過去,2002年自由行開始之後,低檔次的租住單位被業主收回改建成「月子公寓」、廉價賓館,曾蔭權從做政務司長開始直至特首任內的10年,破壞了香港房屋政策幾十年來因應時勢轉變的良性循環,鍾劍華坦言,現時梁振英即使要重新起動,也很困難。

「(梁)增加供應是正確方向,現在看來也初見成效。」但鍾劍華提醒,一是要追回過去短缺的供應很困難,二是現時樓市的客觀環境有變,10多年前沒有這麼多海外資金來買樓。他認為,本來應該發展新市鎮和填海,但政府推出的政策寸步難行,是因為政治制度令政府沒有認受性,因此沒能力去做短期內不受歡迎的事,「成日都話人(反對者)民粹,但正正因為你不民主,才會有民粹」。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7#
發表於 2014-12-5 11:49:40 |只看該作者
擠迫環境增暴力傾向

【明報專訊】長期住在擠迫的環境中,或會影響人的心理及身體健康。20世紀60年代,美國動物行為學家John Calhoun通過實驗發現,老鼠在空間有限、過量繁殖的情况下,會出現母吃子,以及母子交和同性交等性行為混亂異常行為,個體的攻擊性及侵略性都會提高,他因此提出動物過度擁擠會導致「行為淪陷」(Behavioral Sink),結論是空間是生活的必需要素,這成為城市社會學及心理學的重要理論。

註冊臨牀心理學家葉妙妍表示,長期住在過於擠迫的環境下或影響人的情緒,包括加重壓力、焦慮及抑鬱等,且在狹窄空間中更容易與家人發生碰撞或衝突,身體也會受影響,包括腸胃不適、腎上腺素升高,令人更暴力等。

兒童或變內向寡言

葉又指環境擠迫對人的影響是分階段的,例如兒童在擠迫環境中可能變得內向、自卑及沉默寡言,青少年則會表現得不喜歡留在家中,在外流連,在家中與家人衝突的機率都會增加。

明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5 15:2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