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0|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石油天然氣] 中海油“氣電王國”的神秘面紗:頁岩氣主戰場解密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2-31 21:27: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上下遊產業鏈協同優勢和未來氣電市場的樂觀預判下,中海油已在不經意間構建起一個龐大的氣電王國。

經過近十年的積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稱中海油)終於成功殺入發電行業,並占據一席之地。目前,中海油已成為國內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企業之一,基本建設完成了全國單廠最大的天然氣電廠。

中海油這家以海上油氣開發為主業的能源央企發展天然氣發電業務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其延伸產業鏈的必然選擇。天然氣及發電已成為中海油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其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增長點。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稱“氣電集團”)是中海油2008年4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專司天然氣發電業務。在氣電集團麾下,現有6個已投產或在建的天然氣發電項目,未來或許還將有更多的氣電項目浮出水面,中海油將成為國內擁有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公司。

盡管中海油大力發展氣電業務的決心堅定且清晰,但對外界來說,其悄然發展的氣電板塊還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近日走訪了中海油6個氣電項目中最大、也是歷史最長的中山嘉明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山嘉明”),並且采訪了氣電集團相關人員,詳細深入地了解了中海油的氣電路徑。

入行

1994年,在廣東省中山市東端的馬鞍島上,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廠誕生。20年後,這座曾經荒蕪的小島上即將建成全國單廠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中海油中山嘉明電力有限公司。

2001年前,中山嘉明電廠是一家艱難度日的燃油電廠,隨著國內燃油價格一路飆升,其負債達3億多元,瀕臨倒閉的邊緣。而在彼時,中海油的海上油氣開發進入快車道,為了打開天然氣市場,推進下遊產業,建設氣田配套的天然氣發電廠,中山嘉明電力有限公司成為中海油進入氣電領域的第一顆“棋子”。

2001年6月7日,中海油收購了中山嘉明52.7%的股權控股經營。並購完成之後,中海油利用海油的品牌把貸款進行了置換,大大降低了中山嘉明的利息支出,同時向中山嘉明註入資金。

中山嘉明總經理趙良介紹說,嘉明電廠的成立主要是基於配合中海油南海油田的開發,當時的天然氣市場還是買方市場,國際國內市場還沒起來,需要有一個能夠配合上遊氣田開發的電廠來消耗海上來氣。

2005年,中海油惠州21-1氣田投產,與此同時,中山嘉明電廠對一期2×125MW機組兩臺每小時420噸流量的大型鍋爐進行油改氣改造,年用氣達到3.6億立方米。2006年,中山嘉明實現了天然氣發電,這也成為了中海油的首個天然氣發電項目。

2006年10月23日,中山嘉明二期2×390MW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這是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裏批準的全國唯一燃機發電項目。2011年12月,中山嘉明三期項目獲得廣東發改委核準,同時這也是中國海油海上氣田開發戰略的重要一環,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規劃在現有廠區內建設3套46萬千瓦(F級改進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冷聯產機組。

從被中海油收購之日起,嘉明電廠就與中海油的海上天然氣開發緊密相連。其二期項目是為了配合“番禺30-1”氣田投產,二期發電項目投產後可消納海氣8億方,總裝機容量達到103萬千瓦。中山嘉明第三期項目也主要是為了進一步配合海氣開采,完全竣工後年用氣增加超過12億方。

嘉明電廠的經營模式是:“就近供電,就近用氣”。其氣源主要是中海油南海氣田,氣田通過海上管道輸送到陸上終端,進行調壓、分離、過濾之後,經過陸上管道送到電廠。

由於東南沿海是颱風高發地區,為了保障在颱風等惡劣天氣下穩定供電,中山嘉明發電燃料除海上天然氣源之外,還增加了國外進口LNG作為氣源。中海油是國際LNG第二主力買家,有充足的LNG氣源為中山嘉明做後盾。

中海油提供的資料顯示,截止到9月22日,中山嘉明的天然氣發電機組累計發電量超400億度,基本建成全國最大單廠天然氣電廠,總裝機容量達240萬千瓦。

與其他電廠相比,天然氣機組具有噪音小、效率高、啟停快的顯著優點,天然氣機組每次啟動到滿負荷僅需2到3個小時,而燃煤電廠機組則需要7到10個小時,但其成本目前仍高於煤電機組。

在這些優缺點的基礎上,國內的天然氣發電項目多用於調峰。中山嘉明是珠三角西翼骨幹電廠,承擔著地區電網供電“主力軍”任務,同時也對廣東電網的峰谷調峰有較大作用。

從中山嘉明開始,中海油在天然氣發電領域的發展穩步推進。而中山嘉明這家中海油的首家天然氣電廠已成為中海油天然氣發電板塊的“黃埔軍校”,為中海油後續投建的天然氣發電廠,以及後期組建的氣電集團輸出了一批骨幹人員。到2013年底,氣電集團合並總資產已經超過1000億元。

對於中海油這樣掌握上遊天然氣資源的企業來說,發展天然氣發電業務最大優勢是什麽?“最大的優勢是其上遊燃料自給率較高,而且這發揮著重要的減虧平衡作用。”英國阿格斯公司資深分析員史豐蕾分析說,“前幾年,天然氣仍處於賣方市場,價格較高,給國內燃氣發電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但是中海油憑借其較早鎖定的上遊資源,控制了燃料成本,旗下電廠的經營狀況優於同類發電企業。近年天然氣市場逐步轉入供應寬松的狀態,其下遊業務也可以保證上遊業務有相對穩定的市場。”

做大

作為一家以海上油氣開發為主業的能源企業,中海油在氣電行業投下重金的原因源於天然氣產業較強的“剛性鏈”,即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天然氣產業鏈均需要燃氣電廠消納50%-60%的氣量,一座裝機容量達百萬千瓦的燃氣電廠,每年可以消耗天然氣近10億立方米,是整個產業鏈中用氣最大、最穩定的天然氣用戶。

而中海油除了自營的海上天然氣開發,還大量進口了LNG。目前中海油已建成廣東大鵬、福建莆田、浙江寧波、上海洋山,珠海金灣、海南洋浦及天津浮式7個LNG接收站,粵東、深圳、漳州、江蘇等LNG接收站也即將投產,屆時LNG年接收量可達4000萬噸,合500億方/年,是國內進口LNG最多的公司。

那麽,發展氣電項目就成為中海油最佳的選擇。中海油現在已有中山嘉明、珠海電廠、深圳電力、惠州電廠、莆田電廠和海南發電6個已投產或在建的天然氣發電項目,均分布在華南地區。

中海油氣電集團相關人員表示,今年年底前,中山嘉明、珠海熱電兩廠共5套46萬千瓦機組將全部投產,屆時中海油天然氣發電總裝機容量將接近800萬千瓦,在全國天然氣電廠中居於領先地位。

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是發達國家共同走過的路。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受石油危機的影響,各發達國家開始采用天然氣發電逐步取代燃油發電,甚至燃煤發電。發達國家天然氣發電比重逐漸提高。

據BP《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統計,2012年全球42%的一次能源用於發電(1965年僅30%),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升至46%。目前,美國天然氣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比例為39%、日本為29%、英國為34%、韓國為27%,而我國僅在3%左右。我國也已經走上了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的道路,監管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天然氣發電的發展。

根據2014年8月21日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全國“十三五”能源規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明確提出在“十三五”規劃中,要落實“節能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四大戰略,“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替代改造”。

不過,國內天然氣發電產業仍面臨不小的困境。史豐蕾表示,國內天然氣發電目前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高企的發電成本和上網電價之間的矛盾,同時補貼等措施並不能根本性地解決這個問題。而史豐蕾仍對天然氣發電的前景持樂觀態度,她說,中長期看來,隨著上遊天然氣資源轉入買方市場,以及環保,調峰等因素在電價中得到更多體現,天然氣發電會體現更多優勢。

中海油方面對於氣電產業未來的態度是旗幟鮮明的要繼續做大做強,但囿於國內天然氣發電產業眼下的一些困境,中海油目前也尚未公布更長遠的氣電發展具體計劃和目標。

史豐蕾則分析說,中海油未來繼續開建氣電廠的空間主要取決於電價是否能具有市場競爭力。天然氣價格是電價的決定性因素,中海油具備較好的燃料成本控制能力,是其相對其他天然氣發電廠商的優勢。另一方面,未來政府會在多大程度上把煤電的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也將影響到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競爭力。

中國能源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2 20:49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