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6|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糧食儲備] 糧食托市收儲怪圈:政府賠了錢百姓沒得到實惠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2-20 20:30: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編者按/中國人的飯碗裏主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糧食安全是一根永遠不能松弛的弦,中國人口眾多,國內糧食生產領域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國際糧價的波動。為了保證糧食安全,國內糧食儲備保持充足,庫存消費比遠超17%~18%的國際安全線。但這種超高儲備的保險方式成本也高昂,除了大量用於收儲的資金外,也被詬病有擾亂國內糧食市場之嫌。

農業問題從來都不簡單,已經實施了10年的托市收儲政策除了保證充足糧食儲備外,另一個重要的意義事實上是作為一種補貼方式,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而這背後還涉及糧食收益率這樣的經濟命題。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或許並非簡單的數量表現。


糧食豐收“難題”:民間收儲、加工難以為繼

一邊是糧食豐收了,一邊是國家托市收購,另外還有大量進口糧食進入市場,在中國的糧食產業鏈條上,處於中間環節的民間收儲企業、糧食加工企業往往處於尷尬境地,上遊有國家托市收購價格的競爭,下遊有進口糧食的擠壓。

《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在黑龍江、山東、河南等調查了解到,部分糧食加工企業和收儲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尤其是在黑龍江,部分稻谷加工企業不得不壓縮加工量,甚至停產。

部分來自學界和企業界的人士認為,糧食連續豐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糧食安全的風險,而執行了10年的托市收購政策的弊端也在顯現,比如托市價格對農民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大企業的利益。

加工企業生存艱難

據了解,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發展,2014年國家繼續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並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格水平。

經國務院批準,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

在大米加工行業,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豐收米業公司負責人趙寶利算是行業資深人士,其米業公司已創辦30余年,每年加工圓粒水稻10萬噸左右,在樺川縣算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客戶遍布全國多個省份。

“加工不了,價格高很多,沒有利潤,今年只收了幾千噸,和往年沒法比。”

不過從去年開始,受國家收儲價格提高的影響,趙寶利僅加工了兩萬噸原糧,今年又繼續壓縮到6000噸。

“大米加工行業利潤很低,客戶對價格很敏感,多加一分錢都很難賣。”趙寶利說,在佳木斯,今年大米加工企業開工率很低,很多小的企業根本開不了工。

趙寶利告訴記者,今年國家最低收購水稻價格為1.55元/斤,比去年提高了0.05元/斤,這導致加工企業的收原糧價格也水漲船高,也較去年同期每斤提高了5分錢, 提高到1.57元/斤。

黑龍江信義糧油批發市場是黑龍江省內規模較大的、以大米批發交易為主的前店後廠、攤位式專業批發市場。創建十余年,大米加工企業也頗具規模。

一位在該市場某大米加工企業任廠長的鄭先生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人工、采購和設備等成本不斷上漲,企業的利潤一直在下跌。

有報道稱,從黑龍江省的市場來看,由於稻谷價格此番上漲完全由托市收購所主導,而並非需求的實質好轉,預計最低收購價或將成為本年度圓粒稻谷基層收購價格的“天花板”。

一位不願具名的哈爾濱某大米加工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坦言,實際上,今年受終端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影響,加工企業經營遇到不少困難,為預防虧損風險,個別小型企業保守運作。

鄭廠長透露,他所在的糧油批發市場所在的區域,受成本上漲、競爭加劇影響,今年以來已經有三四家企業暫停生產,更多企業大幅減少加工量。

據了解,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糧倉”,有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水稻產量為2390萬噸,但全省消費量為541.3萬噸,僅占總產量的22.65%。這意味著所產水稻除少部分供黑龍江省內消費外,多數要作為商品糧運往省外銷售。

由於黑龍江稻谷主要銷區分布於華南、西南及華東、華北地區,而黑龍江又位於東北三省的北端,運費高企成為限制東北米銷量的主要“瓶頸”。

據了解,糧食加工企業的困境也出現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80%的面粉加工企業處於停機、半停機狀態。”濟南一家面粉企業負責人王先生介紹,去年的面粉企業機器每天都能運轉加工,而現在三天開一次機器。

王先生的面粉企業擁有日產200余噸面粉規模,在當地算不上規模大的企業,但是效益一直紅火,但自進入2014年春天以來,企業的設備開始處於半停機狀態,兩天或三天開一次機器。

王先生介紹,當前月開工率達20余天,算是好企業,開工率一般在15天左右。據了解,這種現象在河北、河南、山東等產糧大省的面粉加工企業普遍存在。

當地企業主普遍認為,經營難以維繼的原因是,糧食加工的下遊消費市場不旺。同時,如養殖業等不景氣,也致使糧食加工企業競爭激烈,行業間自相殘殺,無利潤可言。一位企業主告訴記者,該企業與當地飼料廠簽署供貨協議,該飼料廠原來一天用量20噸,現在降到5噸,原來合同按月簽署,現在每次僅簽署半個月。

山東省財政廳的數據介紹,山東省共有1058家糧油加工企業,其中,國有企業54家,占5.1%;外商投資企業62家,占5.9%;民營企業942家,占89%,民營企業成為糧油加工業的主力。2009年,1058家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758億元,利稅總額80億元,糧油加工轉化能力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列。

民間收儲勢弱

吳秀雲經營著山東高青縣的一家收儲企業,擁有倉儲2000平方米,年收儲規模20余萬噸。

“目前小麥收購價格1.25元/斤左右,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最高價格為1.32元/斤。”吳秀雲稱,包括今年在內,在山東等地,多年來糧食充足,不存在收糧難、賣糧難。她的糧食銷售範圍基本在方圓50公里,其價格相差無幾,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差價可賺。

對於農民而言,如今存放糧食的地方越來越少,但放在家裏越久越不值錢,大都選擇豐收後直接賣出,或者將自家糧食放在糧食收儲點代存,在價格合適時賣出。

山東省糧食系統人士介紹,糧食價格每年都會發生波動,糧價最低點在新糧上市之後短時間內出現,因為如今農村青壯年大多離開耕地外出打工,種地農民年齡一般在50歲以上,因此農民基本不在家裏儲存糧食,糧食的集中出售會壓低價格。作為托市保價的中儲糧,原則上每四年一換糧,新糧上市前拍賣出售,上市後買進糧食。市場高於保護價,則按照市場價格收購,低於保護價,中儲糧一般會高於保護價0.02分等不同價格予以收購。

上述王先生介紹,國家儲備糧食數量有限,而在地方上,儲存國家糧食,一般企業難以做到,儲存一斤,國家補貼0.05元,比企業自己生產經營的利潤要高。

對於產糧大省山東來說,今年是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豐收年。吳秀雲介紹,以普通玉米為例,收購價格與目前銷售價格相當。

她提供的數據顯示,收購價格從最高的1.18元/斤,逐步將落到現在的1.04元/斤。當前銷售價格為1.13元/斤,看著有利潤可賺,但糧食加工業要扣除雜質、水分、黴變等,加上運費,已經形成價格倒掛。

她介紹,收儲企業為保障糧食質量,在銷售之前,收儲企業本身要對糧食出風、過篩等,僅此一項,一斤玉米要折去0.02元。

而在吳秀雲周邊,眾多規模小的糧食收儲企業已經關門,“今年行情有些意外”。

濟南一家收儲企業負責人坦言,糧食收儲企業想從糧食本身盈利很難,農民糧食價格也很低,中間經營商日子很難過。他稱,2013年同期一噸玉米掙10元至20元。而今年按現在行情計算10車(40噸的量),6車保本,4車虧損,銷售一噸虧損20元左右。

托市“雙刃劍”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日前,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在國新辦舉行的“我國今年糧食生產形勢情況”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產量是12142億斤,增加103億斤,增長0.9%。我國糧食生產連續兩年跨上1.2萬億斤的臺階。

而據了解,今年國家對糧食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就糧食政策而言,今年國家及早撥付農業“四補貼”資金,提高並及早發布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黑龍江是我國水稻種植大省,今年水稻種植面積達到6000萬畝,占糧食作物的三成以上。

11月底,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文簡稱“中儲糧”)全面啟動2014年秋糧收購。作為提前啟動政策的全國9個稻谷主產省之一,11月1日起,黑龍江省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政策較去年提前半個月啟動,收購價格為1.55元/斤,收購政策將執行至2015年3月31日。

對提前啟動收儲,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潘升表示,這主要是考慮農民收獲水稻後缺乏條件較好的儲存設施,儲存時間越長糧食損耗越大,同時也能方便農民及時賣糧變現。

潘升還表示,今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超過往年,且質量為三年來最佳,由於水稻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目前仍低於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格水平,水稻收購呈“政策市”。

糧食托市,指的是國家出臺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托住市場糧價不跌。2008年國際糧食價格暴跌,為穩定農業,國家實施臨時收儲,價格一般高於市場收購價,因此,農民更願意賣糧給國庫。

據了解,糧食托市收購包括小麥和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玉米、大豆 、油菜籽的臨時收儲政策。當市場糧價較低時,國家啟動托市收購以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

近年來,托市收購的價格呈提高趨勢。以粳稻為例,2012年粳稻最低收購價格為1.40元/斤,2013年提高到1.50元/斤,今年則再次提高到1.55元/斤。

與稻谷價格持續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疲軟的大米價格,自去年上半年以來,大米價格一直處於小幅下行狀態。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稻強米弱”的格局就一直存在。有分析稱,稻谷托市收購價格提高驅使這種現象進一步凸顯。原糧價格強、成品價格弱的格局致使米企加工利潤微薄、停工待產現象很普遍。

中儲糧,是經國務院批準組建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大型國企,對中央儲備糧實行垂直管理。

中儲糧總公司受國務院委托,負責中央儲備糧(含中央儲備油)的經營管理,同時接受國家委托執行糧油購銷調存等調控任務,在國家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下,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事實上,近兩年業界關於托市收購機制的討論一直比較熱。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曾分析認為,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穩定提高,確實對調動農業生產者積極性、提高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

但總體來看,我國實行最低價收購的主要糧食品種,其價格已呈現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格的趨勢,而大豆臨儲價更是遠高於國際市場平均價。

據了解,以水稻為例,國內加工後的大米售價一般在2元/斤左右,而我國以進口越南米為主,東南亞種植成本低,因此稻谷價格偏低,米價偏低,進口越南米離岸售價在1.6元/斤。以6月份糧價為例,國內晚秈米價格比品質接近的越南大米每噸高1507元,價格相差較大。

“中間的收儲和加工企業成本增加,實際上老百姓也並未真正受益。”上述鄭廠長表示,原糧大量進入中儲糧、益海嘉里等大的企業手中,導致糧商和加工企業對原糧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原糧價格。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托市收購最大的問題在於扭曲了市場價格,托市收購價格持續提高使得糧價缺乏彈性,陷入大量從國外進口、國內又大量收儲的“怪圈”。

據了解,中儲糧收儲的玉米一般2年一換,小麥周期為3年。通過拍賣進入市場,而糧食加工等單位通過競拍獲得,而參與競拍的企業一般是大型企業、或者有一定資金實力。全國一年4000萬噸托市收購、銷售,采取國家貸款,財政補貼,中儲糧收購,糧食主管部門監管等。

一位在益海嘉里集團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紹,像益海嘉裏里這樣的大型企業,其原料來源主要是中儲糧拍賣。他介紹,益海嘉里在每年新糧上市時,鑒於資金等原因,一般收一個季度的新糧。隨後則主要是拍賣。

前述業內人士坦言,目前中儲糧對糧食公開拍賣,但由於資金等原因,拍賣後的糧食更多的並不是直接進入糧食加工企業,而是由有一定資金、背景的企業、財團拍走、再次儲存。

如小麥市場價格1.3元/斤,中儲糧拍賣價格1.1元/斤,競拍者並不是按拍賣價格出售,流通到市場,而是以市場價格銷售。

這樣一來,便賺取了中間的0.2元/斤的差價,國家補貼的錢被部分人賺走,糧食進入糧食加工企業時,其收購成本沒有降低,更沒有起到應有的抑制物價的作用。“政府賠了錢,百姓沒有得到實惠”。

中國經營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14:57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