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1|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中糧轉型投資公司:多等一天都嫌長?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2-21 21:32: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媒體報道,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方案已獲批,中糧集團正在按照國資委要求進行具體部署和安排,制定詳細方案。

如何試點?為什麽要試點?對於這些問題,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自然成竹在胸,媒體再狂轟濫炸,不到時候,不會公諸於眾。筆者的以下推斷,僅代表個人意見,與中糧未來的官方版本如有相同,純屬巧合。

國有資本投資駕輕就熟

中糧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不是準備搞,2014年,中糧已經搞了整整一年的國有資本投資摸索。

2014年2月28日,中糧集團與總部位於荷蘭的全球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簽署協議,中糧收購Nidera 51%的股權,與這家年銷售額超過170億美元的國際農產品主要貿易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2014年4月2日,中糧集團與總部位於香港的全球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礦產品領先供應鏈管理者來寶集團(Noble Group)達成最終協議,中糧將收購來寶集團旗下的來寶農業51%的股權,成立持股比例為51/49的合資公司。

收購Nidera和來寶農業的多數股權,就是典型的國有資本投資行為,也是國家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證糧食安全大戰略的實踐。

除了上述兩宗交易,2014年1月6日,雅士利以3.77億元的價格,將雅士利(鄭州)營養品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出售給蒙牛與美國包裝食品和飲料公司WhiteWave Foods Company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該公司由蒙牛持股51%, WhiteWave持股49%,而中糧是蒙牛的第一大股東。

要理解一個企業的所作所為,必須要看這家企業的領導人。有人稱寧高寧“紅色摩根”,在華潤的時候,寧高寧依靠資本市場的縱橫捭闔,收購兼並,使華潤在啤酒、零售等領域脫穎而出。

寧高寧在華潤如此,到了中糧,一如既往。

寧高寧2004年入主中糧後,前前後後收購、整合了如今的中糧屯河、中糧地產、中糧生化等。

從入股蒙牛開始,寧高寧的資本運作呈現出一個越來越清晰的新特點:原來是一個人玩,現在是和小夥伴一起玩。

2009年,中糧聯手私募股權基金厚樸投資,投資61億港元入股蒙牛乳業。

去年中糧收購來寶農業,除了厚樸投資,世界銀行成員機構國際金融公司、淡馬錫、渣打私募股權投資等財務投資人也參與了聯合投資。其中,中糧與跨國投資機構之間的投資比例為60:40,由中糧控股。

中糧肉食作為中糧集團業績的新增長點,去年投資機構KKR、霸菱亞洲、厚樸基金和博裕資本聯合組成的財團宣布投資中糧肉食。中糧與市場投資機構之間的互動形式越來越多樣,利益咬合的程度越來越緊密。

如果要選一家央企搞國有資本投資試點,中糧可以說是優先選擇對象,央企裏邊,能像寧高寧這樣在投資圈子裏玩得滾瓜爛熟的,也不多見。此前中投董事長出缺,市場傳言寧高寧接任,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業內人士評價,資本市場的合縱連橫,是寧高寧的強項,也可能是其真正的興趣所在。

投資收益一柱擎天

做大做強中糧這個事,讓寧高寧更不能等。

中糧現在是一家很大的公司。

截止2014年10月,中糧資產超過570億美元,營收合計633億美元,倉儲能力1500萬噸,年加工能力8400萬噸,年港口中轉能力4400萬噸,年經營量1.5億噸。同時還擁有包括種植、采購、倉儲、物流和港口在內的全球生產采購平臺和貿易網絡。

超市裏中糧的產品比比皆是,從米、面、油,到巧克力、紅酒甚至茶葉、木耳,中糧自己的產品多到開個獨立的便利店都可以。

但是中糧米面油加工這樣的主業,有時候不到賺不到錢,甚至虧錢。

中糧控股(606.HK)是中糧米面油加工業務的主體,已經發布的2014年業績預報顯示,該公司預計虧損7.65億港元。

中糧旗下另一家主要的上市公司中國食品(506.HK)2014年上半年虧損約6400萬港元,2014全年業績數字還不得而知。

與主營業務的業績不佳相比,中糧的投資回報要好得多。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及2014 年3 月末,中糧集團投資收益分別為54.96億元、62.73 億元、51.42 億元和9.56 億元,分別占營業利潤的67.57%、107.62%、154.93%和156.21%,比重很高。

投資收益是利潤的100%以上,意味著如果沒有投資業務貢獻的利潤,中糧集團其他業務的利潤可能是虧損的。

在現有的國企體制和宏觀大環境下,讓寧高寧把中糧的主營業務變成大把賺錢的機器,難。

改革內部機制,激發企業活力,中糧不是沒有嘗試過。

以中糧旗下的中國食品為例,可樂系高管一度在中國食品大受重用,高管人員中約有一半有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從業經歷。可樂系在中國食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終以董事總經理欒秀菊離開黯然收場,中國食品至今還沒有從當年的激蕩中完全恢復。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曾經對筆者感慨,中糧內部不缺人才,但是在機制的束縛下,才華和能力在內耗中消磨不少。

在糧油領域,中糧出現虧損,也不能說是寧高寧等中糧高管無能。2014年,食用油行業整體虧損,有報道稱,國內大豆壓榨行業虧損了約200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大豆、水稻、小麥、玉米等原料價格高出國際市場一大截,但是食用油等加工出來的產品售價卻不時受到有關方面的宏觀調控,這樣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不管是寧高寧,還是豐益國際老板郭孔豐,都只能徒嘆奈何。

糧油行業的困局要打破,一年半載都不太可能打破;錢生錢的投資業務,比起費力不討好的實業來,吸引力不言而喻。

寧高寧入主中糧已經有10年的時間,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也許是實現突破的一個好機會,等待的時間自然越短越好。

一財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23 09:15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