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情動態] 解放軍89式自行反坦克炮開始退役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1-11 23:45: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2015111111401180125900.jpg

據《解放軍報》11月11日報道,第39集團軍某炮兵團於11月3日舉行隆重儀式,送別特殊“老兵”——18輛退出現役的老舊火炮裝備。照片上展示的18輛老舊火炮裝備為PTZ-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裝備120mm滑膛炮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是我國最強大的反坦克武器。在蘇聯威脅當頭的年代,蘇軍強大裝甲攻勢隨時可能南下,89式是當年我軍少有可以依賴的、能在遠程教蘇聯坦克“做人”的自行反坦克武器。如今,這位特殊老兵終於開始退役。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設計思想

70年代初,前蘇聯的T—72式坦克開始大量裝備蘇軍。而當時我軍現裝備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擊穿T—72及其後繼型坦克,且反坦克炮均為牽引式,機動性很差。因此,發展我國大口徑高膛壓自行反坦克炮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根據當時的指導思想,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任務,是在防禦作戰中殲滅敵裝甲目標和為我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其戰術使用特點,主要是依托預設陣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護,即可在停止間對敵運動裝甲目標射擊,也可及時地實施快速機動作戰。

在總體設計思想中,技術人員將突出火力、提高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並為發展威力更大的新彈種留有儲備,以確保本炮能對付所有90年代服役的坦克,甚至到2000年以後仍具有生命力。在這種指導思想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按照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能的順序進行總體設計的。為保證項引順利進行,強調盡可能采用國內成熟的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研發歷史

1967年春,中國展開了新型第二代主戰坦克的戰技指標論證工作。不久,作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低膛壓)火炮也展開了論證和相關的研制工作。由於技術起點與技術儲備反差太大,中國沖擊前二代坦克的嘗試以失敗告終,而與之配套的120毫米火炮系統的開發也被無限期擱置起來。隨著1969年“珍寶島”事件的爆發,中國意識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與強敵裝甲力量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於是在70年代初展開了規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發工作,包括引進西方先進的105毫米及120毫米反坦克炮,而仿制12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點之一。

1977年春,五機部和十幾個單位組織展開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統論證工作。

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壓滑膛炮作為新型主戰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務由五機部和裝甲兵正式下達。年底,3門高膛壓彈道炮問世。1979年2月19日,伴隨樣炮的一聲轟鳴,打響了中國自行研制120毫米高膛壓火炮的第一炮。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正當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彈種的研制工作順利進行之時,與之配套的新型坦克無疾而終。馬上就要進入設計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項目隨即中斷。為了保住即將到手的勞動成果,某廠私自決定將120毫米坦克炮裝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盤上,進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彈的工廠定型試驗。

試驗的結果之好,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

後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協調,1986年兵器部根據實際情況出發,下文明確了某廠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總裝廠。

從1987年5月開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繼完成了多種定型試驗,經檢測全部達到了設計要求。1988年到1989年初,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開始小批量裝備部隊試用。1990年,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復:“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統設計定型”。該炮的研制成功,填補了中國大口徑高膛壓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主要性能指標(如炮口動能、直射距離、穿甲威力)均達到或超過了國際同口徑火炮的先進水平。

本來,作為8910工程中的重點型號之一,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原擬定在國慶40周年的閱兵中首次公開露面,而國慶閱兵因故取消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公開時間向後拖延了約2年的時間。1991年,電影《彈道無痕》中首次展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不久,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中,出現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之後,其又多次在公開媒體中露面,東方“斐迪南”漸漸掀開了神秘的面紗。

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具體應用

由於使用原則和作戰任務以及系統配置的區別,導致主戰坦克的成本要遠高於自行反坦克炮。所以生產一定數量的主戰坦克和相對較多數量的自行反坦克炮,會在短期內實現對敵裝甲目標給於足夠火力打擊的目的。在進攻作戰中,應以綜合性能較好的主戰坦克為主要突擊力量,而自行反坦克炮則作為輔助突擊的火力補充。在防禦作戰中,依托預設陣地,自行反坦克炮可充分發揮集群火力作戰的優勢。舉個例子來講,在防禦作戰中,如果1個自行反坦克炮連成功的阻擊了1個敵軍坦克連的進攻,這就意味著你花1元錢買到了2至3元錢的東西。大家一定要明確一點,自行反坦克炮所需要的是用等同於主戰坦克的火力來消滅坦克,在與主戰坦克的對抗中,其自身的防護是靠消滅敵人來實現的。因此,自行反坦克炮的乘員要比坦克乘員更值得尊敬。

在配用彈種上,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配備了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與榴彈,均采用帶金屬短底的半可燃藥筒的整裝式彈藥。據有關資料分析,發射穿甲彈時對150毫米/68度均質甲板的有效穿透距離超過了3,000米,直射距離大於2,500米,千米立靶密集度公算偏差不大於0.26米×0.26米。當年“軍中第一炮”——王治功大校接受采訪時,當談到有關我軍大口徑穿甲彈的威力時,王治功大校充滿自信的說: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沒有哪個國家的動能穿甲彈能夠超過我們目前裝備和即將裝備的水平,在這一領域我們是領先的。

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89式120毫米自行火炮幾乎和88式坦克一同開始列裝部隊,很快出現了一個令裝甲部隊尷尬的事實:作為主要突擊和防禦力量的88式坦克上采用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根本無法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比,也就是說,在機械化師中威力最強大的不是裝備數量最多的主戰坦克,而是數量不是太多、作為輔助防禦和突擊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結果就是,機動和防護都差強人意的89式卻憑借超強的火力成為了反坦克的主角。從某種意義上講,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實際上可能會充當“滅火隊”的作用,即在師級的防禦或進攻作戰中,作為輔助突擊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可能會被派到最危險的地段“滅火”。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講,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裝備部隊以來,在機械化師中擔任主角的實際上並不是88式坦克(有的機械化師中甚至只有59式系列坦克),作為配角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比主角88式坦克更能勝任最危險的任務。

老兵終於退役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自然是坦克,然而我軍軍事現代化的路程坎坷而艱辛,面臨空前強大的蘇聯裝甲洪流威脅,才有了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擔綱唱主角的情況。

在1996年之後,我軍更新更強大的125mm滑膛炮加入現役,地面直射反坦克火力依靠89式勉力支撐的局面終於有所改變。隨著越來越多的96系列與99系列主戰坦克加入現役,這位有著傳奇色彩的老兵終於可以放心的休息了。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23:3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