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大學成功開發軟骨組織再生技術,利用病人骨髓中的幹細胞,培植出全新軟骨組織,用以修復關節。新技術料可使骨關節炎情況較嚴重的患者,減少要置換人工關節的機會,亦能以微創完成治療。技術已於兔子身上證實,明年將進行人體試驗。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團隊成功開發軟骨組織再生技術。新技術從髓組織提取自體的幹細胞,再結合工程學和生命科學的原理,從體外培植成骨軟骨複合組織,移植到受損部分。
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人士中,約四成受骨關節炎困擾,由於軟骨組織沒有血管分布,不能再生,故關節炎晚期,病人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永遠換上人工關節。
醫學界一直嘗試不同治療方法。目前的最好方法,是「自體移植療法」,即在病人關節的其他部位,抽取部分健康軟骨組織,將其移植到受損的軟骨處。這種療法在目前眾多治療手段中效果最顯注,但副作用亦明顯,因為其他部位(供體)的軟組織被取走,會造成該部位不適。更重要者,因為可供抽取的軟組織有限,這種方法不能應用於關節炎較嚴重的情況。
新的技術則可以彌補以上缺陷。新技術抽取幹細胞,再從體外培植成軟組織,因此不會影響本身的軟組織,更可以調整培植出來的軟組織的大小、形狀。理論上,即使較大的傷口亦能填上。
領導是項研究的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佩指:「一般少於兩厘米的傷口可以用自體移植方式,但隨着磨損,一些傷口可大至五厘米,而這在目前的技術根本無計可施。」她續指,這些患者只能接受最終置換關節的命運。因此,新技術的對象是一些關節磨損到已經不能再使用自體移植修補的人。
新技術以最小的「創傷」就可完成整個治療;技術培植出來的骨軟骨複合組織的受力能力,可以媲美自體移植技術。研究已成功應用於兔子身上,技術將於明年進行臨牀實驗,測試對人體的應用情況。若一切順利,料兩年後可以應用。陳教授表示,希望屆時使用技術的花費可以與自體移植看齊,彼能使更多患者受益。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