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1|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食魚如吞膠 港人自食惡果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7-7 21:37: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星島日報報道】港人嗜吃海鮮,不過在進食的同時,原來亦有可能把微塑膠吃進肚內!綠色和平發現在一百七十個海鮮樣本體內中,都曾出現長度少於五毫米的微塑膠,包括常見於個人護理產品中的磨砂微膠珠(microbead)。人類在進食這些海鮮時,都有可能因此攝入微塑膠影響健康。不過有近六成半香港市民都不知道這些微膠珠的問題,綠色和平建議當局立法管制,同時呼籲市民停用含微膠珠的產品。

綠色和平在分析五十八份學術文獻後,發表《海鮮中的塑膠》報告,表示在一百七十種來自五大洋的海洋生物如魚類、蠔、青口、龍蝦以至浮游生物中體內,都含有微塑膠。在魚類當中,平均就有一至一點九件膠粒。不少港人常食的海鮮如白飯魚、藍鰭吞拿魚等,都分別有四成或三成的樣本,發現微塑膠。由於海洋生物會主動進食微塑膠但不能分解,會致牠們反應及生殖能力降低,影響生態。人類如進食了含微塑膠的海產,可能會有中毒或影響健康,但就需要更多的研究了解。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引述香港教育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香港西部的海灘在雨季,每平方米微塑膠的豐度可高達八百粒,而當中一類常見的微塑膠,包括常見於個人護理產品如洗面膏或沐浴露中的磨砂微膠珠,據估計每年就有一萬七千六百億粒微膠珠被排出大海,相等於一百一十一架雙層巴士的重量。

不過她指港人就缺乏有關微膠珠問題的認識。綠色和平在四至五月訪問了八百多名香港市民,當中有四成七人有使用上述含微膠珠的產品,但多達六成半人並不知道這些微膠珠會污染海洋,對海洋生物及人類都帶來健康影響。

綠色和平呼籲港府效法美國及加拿大等地,盡快立法管制有關產品的銷售及生產。而消費者亦應留意產品所用物料,停止選購有微膠珠產品,令生產商改用天然物料作磨砂珠。

另一方面,環保組織綠惜地球調查發現,有六成市民幾乎每日都會購買膠樽飲品,但亦有不足一成人知道本港每日有五百二十萬膠樽被送到堆填區。另外八百名受訪者中,有六成人不支持以「按樽制度」回收膠樽。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乾淨的膠樽其實可用作原材料,有價有市。他認為市民如不希望興建焚化爐,更應盡公民責任,減少購買膠樽飲品。 

星島日報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19 07:0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