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1|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軍情動態] 近5年中國陸航直升機增長數量相當於前25年的總和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8-12 13:14: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超低空究竟有多低?有人說,也就是“一樹之高”。

往下,地面有坦克裝甲車輛,往上,有固定翼飛機和導彈。唯把“一樹之高”的這點間隙,留給了陸軍航空兵。

1986年,中國在百萬大裁軍的序幕中,同時啟動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如今,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整整走過30年。30年來,這個新成立的陸軍新型作戰兵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成為我國陸軍實現非線性立體機動作戰的骨幹力量之一。

30年後的今天,在中國軍隊再一次拉開改革大幕之際,人們不禁要問:在“一樹之高”,我們能否打得贏?

艱難負重的30年

1986年,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宣布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的時候,國際同行已經把我們甩得太遠。

1939年,世界上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試飛成功,並開始廣泛運用於軍事領域。二戰後的越南戰場上,直升機已成為美國陸軍部隊的主戰裝備。美軍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直升機型號超過10種,涵蓋了武裝攻擊、空中偵察、支援運輸多個類型,總數超過400架,可以實現直升機對戰鬥班的戰術協同。

如今,美軍現役直升機數量已接近7000架。根據2015年的公開數據,俄羅斯軍隊的現役直升機數量超過2000架,且擁有世界上起飛重量最大的直升機型號:米-26重型直升機。這款直升機曾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表現出強大的空中支援能力。

而1986年的中國軍隊,我們的直升機數量是:79架。且基本上為國外進口,型號復雜。偌大的中國,幾乎造不出一架完整的直升機。

20世紀80年代,世界新軍事變革悄然興起,軍事理論、軍隊體制、武器裝備和戰爭形態都發生了重大革新。中國陸航,就是在世界軍事變革的浪潮中艱難起飛。

為解決裝備急需,陸航部隊先後從法國和俄羅斯引進了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在此基礎上開始“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自主創新之路。

1985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向世界宣布裁軍100萬人,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軍委於次年決定組建陸軍航空兵。

一紙命令下來,空軍某運輸團團長邢喜貴上校把藍色的空軍褲子一換,成為一名陸航團長。他帶著從空軍抽調的幾名骨幹,借了友鄰部隊10間平房,把陸航的軍旗一插:“這就是團部!”地面沒有夜航設施,地勤人員為了部隊能夠迅速組訓,便用油漆把馬燈刷上紅黃綠顏色,代替跑道燈指引直升機夜航。每一次夜航,地勤人員就開著卡車沿途擺放馬燈。

在位於山西的陸航訓練基地,十幾間羊圈被改成辦公室,甚至連自來水龍頭都沒有裝好就開始飛行員的培訓招生,早上洗臉刷牙,一溜兒上校、大校排隊打水。有人總結了幾句順口溜:“孤孤零零幾間屋,沒有營門沒有路,娛樂活動靠散步,10名官兵混合住,睡的全是上下鋪。”

30年,中國陸軍航空兵幾乎每一次發展,都是“最美逆行”。

1999年,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推進軍隊轉型,全軍再次裁減50萬人,軍隊院校由100所減至80所。與此同時,中央軍委決定成立陸軍航空兵學院,是這次裁軍過程中唯一新建的一所綜合性院校。

2003年,全軍再次裁減20萬員額,總參陸航局正式更名為總參陸航部,由原主要履行部隊領導機關職能改為履行總參二級部職能,並增設了軍代局、試飛大隊等技術保障和科研試飛機構。

2013年7月,中央軍委明確了2013~2015年軍隊改革主要任務,在進一步優化部隊結構的情況下,陸軍航空兵再次增加員額。也正是這4次里程碑式的“逆行”,中國陸軍航空兵負重起飛。

初露鋒芒的30年

一架武裝直升機劇烈抖動,從1800米的空中迫降在贛東南農村的一片水稻田之中,不偏不倚地騎在田坎上。試飛員張志強和張雲磊脫離了險情,互相為對方點燃一支煙,安靜地等待救援部隊。

極少有人知道,2007年的這一次水田迫降,完好地保存了我國第一架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的樣機和試驗數據。5年後,中國首款專用武裝直升機橫空出世。

列裝那一天,多位陸航裝備專家在現場熱淚盈眶。他們都記得,在“直-10”武裝直升機引進發動機受阻,全機研制進退兩難的關鍵時刻,陸航作出了依靠國內自主設計、完成定型的果斷決策,成功組織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動機研制,攻克了全機減重優化的技術難關,用兩年時間打破國外封鎖,取得自力更生的巨大勝利。

與此同時,陸航開始在“直-9”平台上探索現役裝備改進挖潛的路子,先後實施3次重大改進改型,滿足了陸航不同歷史時期對武裝直升機的作戰使用需要,為陸航從輔助支援型力量向主戰突擊型轉變提供了堅實基礎。

30年,中國陸軍航空兵不僅裝備了國產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也培養了一大批陸航飛行員,在飛行技術和水平上向世界一流接近。

為了“補課”,早日縮短差距,陸軍航空兵開足了馬力。訓練基地17年培訓合格陸航飛行員近3000名,飛行訓練時間增加4倍,承訓員額更是猛增10倍,不得不採取“三班倒”和“一場多點、一域多用”的連軸組訓模式。

最多的時候炊事班一天要做8頓飯,擡到機場保障教員和學員吃完了接著飛。由中國自行生產的教練直升機“直-11”生產出廠後直接列裝部隊,邊試飛邊教學。教練團沒有足夠的機務人員,就把女兵編進地勤,和男兵一起承擔維護保養直升機的任務。

緊追慢趕,高速發展的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進行到關鍵時刻,時任某陸航團團長蔡有固採取單輪懸停的方式,將困在絕境中的幾名傷員接上直升機。陸航開啟的空中走廊,讓多少受災群眾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為此,陸航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邱光華機組壯烈犧牲。

這些年,讓中國陸航小試牛刀的還有載人航天工程。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大草原上,搜救直升機總是第一個降落在“神舟”飛船旁,為從天外歸來的英雄送去最及時的幫助。

30年來,陸航部隊已形成了由運輸、武裝、勤務支援等一系列直升機機種,活躍在“一樹之高”的超低空,在陸軍作戰序列中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把詩篇寫在藍天,把身影寄托給白雲。”這是陸航第一個女飛行員邢淑華當年寫下的一首小詩。如今,首批5名武裝直升機女飛行員經過一年多的風雨淬煉,已經羽翼漸豐,形成戰鬥力。

創新跨越的30年

2014年5月,贛北地區。一架直升機空中停車,像鐵砣一樣下墜。

就在從200米的高度到直升機落地的10餘秒內,飛行員靠雙手拉起重達百餘斤的操縱桿,操控直升機自轉著陸。

這不是一起事故,而是為期15天的全軍陸航部隊首次飛行特情課目實裝演訓。演訓課目包括空中發動機停車、尾槳失效等高難度特情,旨在提高飛行員特情處置能力和陸航直升機的戰場生存能力。參加演訓的有國產新型主戰裝備直-10、輕型教學裝備直-11等多款現役機型。

近年來,陸軍航空兵始終堅持從實戰需要出發,緊貼作戰任務、緊盯作戰對手,堅持仗怎麽打部隊就怎麽建、兵就怎麽練,打仗需要什麽就發展什麽、苦練什麽。先後組織陸航飛行大隊長集訓、戰術研練課題訓練試點、新武器新彈藥戰術運用集訓等活動,開創性組織直升機單發停車滑跑著陸、雙發停車自轉著陸和尾槳故障著陸等世界性高難特情課目訓練,主動應對作戰樣式轉變、武器裝備升級的新形勢,解決了陸航部隊指揮水平不足、分隊戰術訓練水平不高的問題,陸航核心軍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推進陸航部隊從精飛向善打、從能保向能戰、從打準向打贏轉變。

在戰法上,陸航部隊研究探討陸航高原高寒、海上、山地、沙漠、城市作戰和夜戰運用理論,組織開展了多場檢驗性演練。特別是2013年,陸航部隊組織了代號“突擊-2013”的實兵演習,是我軍首次以陸軍航空兵為主要突擊力量進行的實兵實彈演習,也是陸軍航空兵部隊組建以來最大規模的戰法研究和研討活動。

“突擊-2013”主要演練了在信息化條件下,陸軍航空兵突擊時的火力掩護、近距火力支援、特種突擊、翼側機降、火力截擊和蛙跳支援等6個典型作戰行動。參演部隊包括來自原濟南、南京、廣州等軍區的陸航旅、團,以及海軍、空軍部隊共3000多人,動用各型直升機100余架以及多型艦艇、裝甲、火炮和戰鬥機等大型裝備。演習驗證了多機並排集火攻擊等一批新的戰法成果,實射了多型試驗彈種。我國首款專用武裝直升機還首次實射空空導彈並成功截擊低空目標。

經過30年的不懈努力,陸航部隊還走出了一條適應性改型、專用化研制和系列化發展的裝備遞進上升之路,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空地、空空武器系列。陸航部隊先是解決多個機型“有機無彈”的老大難問題,後續又自主研制了直升機專用空地導彈,制導體制從單一的有線制導向多種導引方式拓展。裝備的空空導彈在射程、制導方式上形成系列,直升機機載火箭彈采用多種口徑、戰鬥部,具備打擊多種目標能力。

30年來,陸航部隊先後完成直-9系列、直-8系列、直-11、直-10、直-19等國產直升機研制列裝,基本構建了以二代裝備為主體、以三代裝備為骨幹的主戰裝備體系;攻克了多個發動機研制難關,初步突破動力瓶頸。

僅“十二五”的5年時間,陸軍航空兵直升機增長數量就相當於陸航前25年增長的總和。當軍隊改革的大幕再一次拉開,中國陸軍航空兵也將迎來新一次的騰飛。

中華網

標簽
陸航部隊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4 00:34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