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經濟”快速“重”起來“世界長壽之鄉”古城如臯又添一塊響當當的“世界”品牌。
8月2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中國的首個“聯合國氫經濟示範城市”在如臯揭牌。當天,來自全球氫能源領域的頂尖專家和老總們齊聚古城,出席在這裏舉辦的“氫能源國際峰會”,為加快開發和利用氫能源發展“氫經濟”把脈獻策。
“‘氫經濟’在如臯的分量可不‘輕’,通過產業化發展正在快速‘重’起來。”如臯市委書記陳曉東介紹,該市氫能產業從無到有、從輕到重,走出了一條國際合作、集成創新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產業化道路,正帶動一個千億級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崛起。
當天早晨,一輛載重2.3噸的微卡物流車快速行駛在國家級如臯經濟技術開發區花城大道。令人驚奇的是,這輛物流車既不喝汽油、柴油,也不燒天然氣,更不用鋰電池,而是以南通百應能源創新生產的氫燃料為動力。
“70升氫氣可跑150多公里呢。”南通百應能源工程師吳偉告訴記者,這台微卡物流車是“百應能源”與一汽合作開發的,上路4個多月,行程兩萬多公里,整車性能穩定。“若換上8千瓦氫燃料電池,70升氫氣一次能跑270公里。”
在如臯開發區,像“百應能源”這樣的氫燃料電池生產企業,目前已有3家,此外還有多家汽車生產企業與此相配套,初步形成氫能產業鏈,今年相關的應稅銷售可達25億元。
“氫能源是我們謀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找到的‘寶貝’,我們首創把它運用到新能源汽車上作為動力源,催生了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如臯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馬金華告訴記者,紡織、食品等傳統產業,曾是如臯開發區的主導板塊,但近年發展後勁不足。早在幾年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剛起步時,該區就明確把發展這一特色產業作為帶動該區破網突圍、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高起點打造全省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為避免與不少地方競相上馬發展的鋰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同道“擁堵撞車”,該區盯上了被譽為“能源的未來”的氫能,並迅速產生“核變”效應。
說起“聯合國氫經濟示範城市”為何選中如臯,背後還有這樣一則故事。6年前,在一次新能源會展上,了解到我國有一批專家和留學生在美國從事氫能電池研發、擁有實驗室技術、願意回國創業等相關信息後,如臯開發區當即作出“資金不夠我們投,市場風險我們一起分擔”等承諾,吸引專家們前來落戶並創辦了百應能源。沒有落腳的地方,開發區騰出3000平方米廠房給企業;缺少流動資金,開發區注入2000萬元產業引導基金;創新型人才不夠,開發區幫助跑高校對口引進……經持續攻關,百應能源在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膜電極的研發與生產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全面達到美國能源部制定的2015年燃料電池技術指標的企業。
氫能源不“輕”。在去年的一次行業展會上,百應能源獨創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被浙江青年汽車集團一眼看中,當即拍板投資8000萬元,推動5-30千瓦車用增程燃料電池量產,同時設立青年亞曼整車生產企業,專業生產氫燃料物流車。“目前,我們生產的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已經裝配大巴、公交車,不少地方的通信基站也開始使用。”走進百應能源潔凈化生產車間,研發工程部項目經理朱海霞正指導技術人員,安裝調試18台氫燃料電池電堆活化台和9台系統測試台。據介紹,該公司還與中國航天、中國普天等業界知名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適用於多種領域的氫燃料電池產品,包括電訊備用電源、分布式發電系統、車用電源系統、移動充電系統等產品。
搶來一個人才,等於搶來一個特色新興產業群。短短幾年間,如臯已建立起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和氫燃料兩大產業體系。去年,南通澤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億元,引進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大巴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在如臯開發區建成國內首條國產化生產線,首批產品已在廣東佛山投入運行。“一台大巴氫燃料電池系統,賣到100多萬元,訂單來不及生產!”總經理李曉宇喜不自禁地告訴記者,公司年產大巴氫燃料電池生產線和氫燃料備用電源生產線能力分別達500台和5000台。目前,已分別交貨28台和35台。
“氫經濟”釋放巨大能量,帶動古城產業向“新、輕、綠”快步轉型。截至7月底,如臯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分別達29.8%、46.1%,占比較去年同期分別提高4.4、2.9個百分點。
“我們將以‘聯合國氫經濟示範’帶動氫能源的產業化發展,打造百億級氫能產業,通過氫燃料電池產品在交通、消費等多領域的示範應用,加快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產品性能和產業化水平的提升,在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應的共贏,打造中國乃至全球首個氫能經濟之都。”如臯市代市長何益軍說。
中國能源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