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島日報報道】按傳統習俗,大批善信星期五年三十晚必定在黃大仙祠通宵守候,等待凌晨踏入大年初一時爭上「頭炷香」求神庇佑,四處煙霧瀰漫,嗇色園黃大仙祠跟科大研發「煙香減少及除味系統」,透過靜電除塵及活性碳等技術,估計最高減少八成懸浮微粒及去除六成氣味,另設環保化香爐等減少污染周邊空氣。今個農曆新年黃大仙祠亦會利用新措施,方便善信上頭炷香及參拜時更加舒適。
即將踏入農曆新年,不少善信除了爭上「頭炷香」,在初三赤口避免拜年,亦會往寺廟拜神祈福。為解決燃燒香枝時產生大量香灰和白煙,香火鼎盛的黃大仙祠今年新設「煙香減少及除味系統」除煙設施,系統跟香港科技大學團隊於一四年合作研發,結合多項技術,包括靜電除塵去除懸浮微粒PM10及PM2.5,以及利用沸石及活性碳吸附有機化合物,再去除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氣味。
新設施自去年十二月在大殿前使用,估計最高能去除附近懸浮微粒達到八成以上,去除甲醛及氣味亦高於六成。香港科大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顧問鄭逸豪表示,研究期間發現香枝種類繁多,部分含顏料等有機污染物,燃燒後產生塵粒並形成白煙,影響人體健康。新系統試用約兩個月,令白煙明顯減少,未來會對照環保署數據,檢視空氣改變的實際情況。
針對燒香時排放的煙塵及懸浮微粒,廟宇亦在大殿、三聖堂及盂香亭設置了四部「乾式環保化香爐」及一部「濕式環保化香爐」,其中「乾式環保化香爐」利用三百度高溫燒香,先用高溫濾芯把飛灰和塵粒隔除,配合兩台靜電除塵器去除餘下的懸浮粒子。
至於「香灰再生計畫」,將燃燒香枝所產生的大量香灰,經化學處理後,將鹼、硅、鋁等元素混合、加壓、加熱,再經過濾、清洗及風乾等程序,製成能除臭吸味的粒子,若大量生產可成為新系統過濾器中的濾材,去除煙香中的氣味。
嗇色園主席陳東說,由於年三十及農曆新年期間人流較多,新設備能減少白煙和氣味,對善信參拜及周遭空氣都有改善,未來無打算減少香爐數目。有善信歡迎寺廟做法,認為較為環保。但有信眾認為拜神時間不會太長,不擔心受白煙影響,又相信減少每人的燒香數目更佳。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出席黃大仙祠的典禮,參觀新系統運作。他指環境問題跟市民息息相關,當局已制定不少政策推動環保。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