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夢恕:建議開展南水北調大西線調水工程論證並盡快實施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3-15 17:11: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人大網了解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深入開展大西線調水工程論證並盡快實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議》。

王夢恕認為,大西線調水一期工程不僅能改善受水區生態環境和大大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且可改善沿線的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對我國新疆南部約80多萬平方公里荒漠、沙漠變綠洲,對實現向西部轉移大量人口戰略布置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這份《建議》的資料由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提供。

王夢恕介紹,第一期工程可從雅魯藏布江(YL)幹流調水100億~150億m3至新疆南部,主要調取汛期洪水,以避免對已建的水電站發電、下遊用水和流域生態環境造成明顯影響。首部樞紐可採用無壩引水技術,沿程采用自流隧洞輸水方式,運行管理採用智能配水系統。

王夢恕介紹,第一期工程方案有共有四大技術特點:

其一,首部樞紐採用無壩引水技術取洪留枯,順應自然,永續利用。

其二,將傳統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術與現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術相結合,利用桑日河段的開闊地形,通過江心人工島實現一次無壩分水分沙,利用彎道環流實現二次分水排沙,利用沉沙池沉沙,最後利用豎井進行取水控制,根據取洪留枯的原則設置相應的取水攔沙坎高度。即使是在枯水年和枯水期,也能滿足下遊生態需水量要求,且有利於減輕下遊洪水災害。

其三,輸水系統採用自流有壓隧洞輸水技術,可充分發揮西藏和新疆的高差優勢,並避免沿程蒸發。適應河道無壩取水形式,且可解決閘門受力、水錘壓力、流態銜接等技術問題,安全可靠。

最後,可採用壓力—流量自調節型豎井技術,將整個輸水系統分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單元,既可減小整個輸水系統的水錘壓力,避免水力振蕩的全範圍擴散與傳播,又能減輕輸水系統的流激振動等問題,且便於對流量的自主控制,充分調取洪水流量,結構也較為簡單。

王夢恕認為,大西線調水一期工程技術可行,生態環境影響小,運行維護成本較低。採用隧洞輸水方式,水量蒸發損失小,水質安全有充分保障。採用取洪留枯的原則,既可避免富餘水量外流,又可對下遊乃至境外河段的防洪減輕壓力。

王夢恕建議盡快開展大西線調水工程的深入論證,在此基礎上盡早實施第一期工程。

中國能源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00:41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