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5|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國際新聞] 美國祭出石油“封殺令”: 直指伊朗經濟命脈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7-4 23:35: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efc3d52b-5cfb-4ef5-b0ed-96b7ad7f3b04.jpg

日前美國國務院宣布,對伊制裁的180天寬限期在11月4日結束後,美國政府要求其盟友全面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對於一切“逾期違規”的煉油企業以及在伊朗從事物流、銀行和保險業務的外國公司將面臨嚴苛的“二級制裁”,繼而喪失龐大美國市場的准入權。美國國務院明確表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求的目標是零”,沒有妥協的空間,並且無意給予任何國家豁免權。這道“封殺令”對於以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的伊朗而言,傷害是極其致命的;對於伊核協議相關方以及主要伊朗石油進口國而言,影響尤為深遠。因美國單方撕毀伊核協議而導致的伊朗地緣政治危機進一步惡化,國際社會維系協議框架的努力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自5月8日退出伊核協議以來,美國高舉制裁大棒,對部分伊朗個人和實體進行制裁,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禁止美國公民與其進行交易。同時向外國企業及跨國公司公布了180天的寬限期,督促其撤離在伊朗的資產,切斷同伊朗的一切經貿聯系,否則就要面臨美國的“二級制裁”。特朗普及其核心幕僚認為,伊朗強力介入敘利亞、也門戰事,在中東地區積極擴展影響力,重塑地區力量格局等行為已經嚴重影響美國利益。而伊朗的地緣擴張得益於其國內政治、社會穩定,因此必須對其強力施壓,迫使其重新集中精力維護國內穩定,為“保持經濟生存”而掙紮。在這種邏輯下,美國拋出對伊石油“封殺令”是“極限施壓”政策的具體體現,意在全面封堵進出伊朗的資金流,掐斷其經濟命脈,迫使伊朗政府徹底放棄既有的核立場以及軍事戰略。

石油產業是伊朗國民經濟的支柱,為伊朗帶來70%~80%的出口收益,並且同其他經濟領域聯繫密切,也就是說控制了伊朗石油出口就掐住了伊朗經濟的命脈。據報道,美國的“封殺令”造成了伊朗貨幣里亞爾的斷崖式下跌,與今年2月相比,貶值近50%。隨之而來的是物價飛速上漲,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近幾個月內,伊朗國內肉、蛋、奶、水果等食品價格上漲近50%,而居民收入卻沒有明顯改觀,越來越多的民眾在貧困中掙紮。有數據顯示,擁有8000萬人口的伊朗有300多萬人失業,35%以上的伊朗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封殺令”還不可避免地導致伊朗境內大量外國石油公司終止業務“集體出逃”。目前全球石油交易繞不開以美元為主導的結算體系,同時歐洲大型石油企業都有大量的美國資本注入以及大規模的對美業務。雖然歐盟極力維繫同伊朗的經貿合作,但卻無力阻止企業的撤資行為。據報道,目前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宣布撤出已經投入數億美元的南帕爾斯石油開發項目,意大利埃尼集團、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希臘海倫石油公司等歐洲主要煉油商也已決定終止向伊朗購油。

面對“封殺令”,6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中國和伊朗是友好國家。我們在符合各自國際法義務的框架內保持著正常交往與合作,包括經貿和能源領域的合作,這無可非議”。隨後,土耳其政府也稱,不打算響應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而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也表示,美國的行為缺乏法律依據。

衝擊全球能源結構

伊朗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600億桶,接近全球儲量的10%,石油日產量約380萬桶,日出口量約為250萬桶,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三大出口國,在全球能源體系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國施壓各國封殺伊朗石油出口,一方面在供給端造成巨大缺口,另一方面在需求端令伊朗石油主要買家陷入兩難境地。

據估算,美國此舉或導致全球石油供應每天減少200萬桶,造成60萬至100萬桶缺口。雖然美國已經敦促俄羅斯、沙特等國增加石油產量,同時也將派員赴海灣地區協商石油增產事宜,但由於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全球石油市場能否在短期內彌補這一缺口卻值得懷疑。沙特於6月26日宣布,計劃在7月把石油日產量提高至創紀錄的1080萬桶,但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並未給出明確的增產數字。探明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出口曾達每天300萬桶的委內瑞拉因經濟惡化、設備陳舊,近年產能持續下滑;利比亞因持續戰亂,其最大的石油港口在6月中旬停止裝載石油;安哥拉和尼日利亞這兩個重要的非洲產油國的石油出口也在下降。專家預計未來全球石油的新增產量只能達到每天70萬桶左右,低於市場預期。石油需求端的混亂同樣嚴重。伊朗石油出口的三分之一運往歐洲,亞太地區也占很大部分。對於這些工業國而言,改變石油供給結構要涉及管道、航運、保險等諸多領域的大幅度調整,代價巨大。此外諸多因素的疊加助推全球油價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持續走高,增加了經濟運行成本和風險,加大了部分國家的主權債務壓力。

然而就在其他國家石油產能即將飽和之際,美國卻憑借頁岩油技術以及能源政策的轉向,不斷提升其在國際能源市場的地位。根據美國能源管理局的數據,6月份美國石油產量達到了每天1090萬桶,僅低於日產量1100萬桶的俄羅斯,超過了沙特,成為全球第二大產油國。同時石油出口也達到創紀錄的每天300萬桶。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十年全球能源供給增長中逾有80%來自美國。

多方角力愈演愈烈

在美國的強大施壓下,伊朗的處境越發不容樂觀。較先期相對溫和、克制的基調,以及積極同伊核協議其餘締約方斡旋的立場相比,伊朗的姿態出現明顯轉變,不斷向激進路線偏移。繼6月初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指示伊朗原子能機構做好擴大鈾濃縮水平的準備後,6月27日,他再度下令重啟已經關閉9年的位於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鈾轉化工廠,生產濃縮鈾的關鍵原料六氟化鈾。30日哈梅內伊又表示,美國妄圖通過經濟制裁制造伊朗分裂的企圖註定是“徒勞”的。伊朗總統魯哈尼28日也通過伊朗國家電視台發表講話稱,“將維護國家榮耀,讓美國屈服”。他強調伊朗能夠承受制裁帶來的壓力,抵抗外界威脅,絕不會犧牲獨立自主的權利,同時經濟會繼續得到發展。伊朗副總統埃沙格·賈漢吉里7月1日稱,為應對美國方面制裁,伊朗打算允許私人企業出口原油。他同時提醒石油輸出國組織其他成員,不要妄想借助提高原油產量方式填補伊朗原油在國際市場上的空缺,否則必將為此付出代價。

這輪地緣政治危機的發展軌跡使伊朗充分認識到,由於同美國所持立場差距太大,兩國互視對方為戰略威脅,嚴重缺乏互信,且不存在順暢溝通的機制,因此很難爭取到美國在制裁上的讓步。有分析指出,生產六氟化鈾預示著下步伊朗很可能挑戰伊核協議所限制的3.67%的濃縮鈾豐度,制造更多試圖突破協議的動作,給外界特別是歐洲施加更大壓力。伊朗方面多次表示,如果伊核協議保障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終將退出協議,並重新擁核。伊朗總統辦公室27日發表聲明稱,魯哈尼已經給法國、德國和英國領導人寫信,“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伊朗的要求,並告訴他們挽救伊核協議的時間正在流失,敦促歐洲拿出維護伊方利益的實質性方案。

歐美之間在伊核問題上的交鋒也在聯合國上演。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聯合國安理會27日首次就伊核問題舉行磋商。美國代表稱,伊朗不斷違反安理會決議,安理會各理事國應懲罰伊朗在中東的“邪惡行徑”。而歐盟代表則反駁稱,廢除正在運轉的伊核協議難以使國際社會“更好地討論其他事務”。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1-25 16:30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