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武器裝備] 舊思維與新裝備 從國產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列裝說起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5-3 21:22: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1588473668_99540600.jpg

本周在中國的互聯網上,東部戰區某旅新列裝的155毫米車載加榴炮在媒體上的公開,一方面引來了對於這款先進裝備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引發了關於解放軍對武器裝備的“舊思維”與新裝備的爭論與思考;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海軍終於選定了新型導彈護衛艦FFG-X的承包商,也意味著美國海軍內這場持續多年的“撥亂反正”終於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而其直接針對的對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也許將很快就在海上遇到這位新對手。

當新裝備面對舊思維

本周,東部戰區第73集團軍炮兵旅接裝PCL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的消息在互聯網上不脛而走。作為2019年大閱兵首次公開亮相的新裝備,PCL181型車載加榴炮未來將和更早之前已經開始批量入役的PLZ-05/05A型155毫米履帶式自行火炮一起,全面徹底地取代解放軍集團軍級炮兵的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榴彈炮,成為集團軍軍屬壓制火炮中的身管炮兵力量。解放軍集團軍屬炮兵也將在此輪換裝之後,成為世界上同級別炮兵部隊中裝備最精良的作戰力量。

由於技術指標高,彈種多,我軍的炮兵旅用兩種炮兵,完成俄羅斯人6種火炮/自行火箭炮才能完成的功能

73集團軍的炮兵旅,在換裝PCL181以前,其目標保障營已經列裝了ASN無人機和炮兵雷達,值得一提的是,該旅“車載榴炮營”等裝備等了三年

總體看來,車載加榴炮由於被稱為是“卡車炮”,因此理論上可以運用民用重型卡車的技術甚至現成的產品用於其底盤的設計制造,諸如敘利亞戰場出現的很多改造卡車炮使用的就是現成的重型卡車,而諸如日本、越南等一些在炮兵裝備研制能力上比較有限的國家在研制卡車炮時,也都會選擇直接從國外引進現成的卡車底盤作為火炮的運載平台;加上卡車炮基本不需要研制封閉式的戰鬥室,並在有限空間內部署各類系統,因此一般認為其研制難度要比履帶式自行火炮容易得多。

但這種“容易”其實是建立在另一個假定情況之下的,那就是一般認為,除了公路機動能力之外,同口徑的履帶式自行火炮的性能是要全面優於卡車炮的。這其中既有防護能力、自動裝填系統等領域的差異,也有因為火炮系統總重量的差異帶來的精度區別。畢竟在火炮系統相似(後坐力也相似)的情況下,卡車炮的重量可能要比自行火炮輕上十幾二十噸,對相當後坐力的穩定條件先天就要差一些。

這也正是PCL-181型車載加榴炮不同尋常之處,該炮戰鬥全重25噸,比起PLZ-05自行加榴炮輕了至少18噸,但在研制時軍方對該炮提出的精度要求並沒有低於PLZ-05,這一精度上的高要求也讓PCL-181的研制過程頗費了一番周折,這也就是為什麽中國的外貿155毫米車載加榴炮SH-1型早在2006年就完成了外貿定型,並在不久之後贏得了出口訂單,自用型號的卡車炮卻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完成研制定型和批量生產的準備。為了實現這一精度指標,PCL-181在炮車協同性設計上下了更多功夫,將火炮的後座設計與底盤的結構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制退器、後座機構、助鋤、可調節底盤等一系列設計來優化火炮的精度特性,而不僅僅像那些普通卡車炮一樣,只是一場火炮與卡車底盤的“拉郎配”而已。在其他角度上,PCL-181的設計也是相當完備,雖然只有半自動裝彈機的設計令其在射速方面稍有遺憾,但配合未來解放軍在外骨骼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如今還是頗為辛苦的彈藥搬運工作強度也將大幅減輕。

1588473682_95742200.jpg


然而就在這皆大歡喜的接裝儀式上,一張解放軍戰士為車載加榴炮挖助鋤坑的宣傳照片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一來在照片中可以自動放下收起的助鋤臂上明確標誌著“臂下禁止站人”,解放軍戰士卻正好為了挖掘助鋤坑在臂下位置揮汗如雨;二來PCL-181在射擊準備中原本不需要挖掘助鋤坑,就能正常放下助鋤並展開射擊作業,緊急狀態下甚至不需要放下助鋤,火炮仍能夠以相對略低的射擊精度進行射擊。在如此雙重的“不必要”之下,不少人的質疑迅速越過了接裝儀式上“形式主義”的需要,開始更深一步的“定體問、我陷思”,直接將這一行為上綱上線。

違規作業是逃不掉了

作為在接裝儀式上的動作,再考慮到接裝部隊此前長期使用牽引式火炮在進入陣地的過程中,在條件許可下的確需要挖掘助鋤坑,並根據土質情況決定是否墊上枕木,再將助鋤放下。因此這一動作無論是出於射擊條令長期執行的習慣,還是出於穩定火炮射擊的考慮,抑或是“為了好看”做出的一個動作,都不至於令人無法理解。而在實際的訓練和演習過程中,給PCL-181挖掘助鋤坑對於提升火炮精度幾乎沒有裨益,卻要在額外浪費時間,增加火炮展開時間的同時,冒在助鋤臂下違規操作的風險。

這種或因舊式裝備習慣引發的使用慣性,或因形式好看不必為而為之的情況,在中外軍隊中都不鮮見,而在解放軍中,這些行動在影響戰鬥力的情況下,往往尤其令人難以接受。上世紀70年代,我國研制定型了第一款自行研制的69式中型坦克,並將其投入量產裝備部隊,該型坦克具備紅外大燈和夜視儀,擁有一定的夜戰能力;同時還配備了雙向穩定器,具備行進間射擊的能力,但因為當時的裝甲兵並沒有針對新型裝備的考核標準,裝備了69式坦克的部隊既沒有使用紅外夜視儀作戰的考核,也沒有行進間射擊的考核,以至於部隊裝備的新裝備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戰鬥力。而工業部門在技術上“教條主義”,不考慮部隊實際使用,諸如不為晝間戰鬥機的儀表增設熒光條,導致飛機在暗夜條件下無法安全飛行的情況,在我軍早期裝備研發歷史上也曾偶有發生。

新裝備未能帶來新戰法,對於人民軍隊來講是老問題,有些40年前就該推行的戰術戰法,甚至一直拖延到了軍改後

對裝備,尤其是新裝備的了解不夠,往往也會影響武器裝備的表現,22型導彈快艇在列裝部隊時,為了防止隱身性極好的導彈快艇在日常航行時因為無法被航行雷達探測到,為每艘導彈艇都配備了可收放的角反射器,但由於部隊對於角反射器的認識程度有限,不止一次發生因為沒有在演訓任務中收起角反射器,導致導彈艇沒有產生隱身效果,以至於沒有達成預定的目標的情況;而在軍改之前,解放軍剛開始換裝一系列新型裝備的時候,不少部隊出於對裝備的不信任,或者單純提高訓練成績的考慮,在訓練中繼續使用已經習慣的非自動操作手段,在測距過程中不使用測距儀,而直接輸入已知的參數等等……類似的情況在很多時候就是缺少“現實的毒打”。畢竟對於部隊而言,“一切為打贏”在和平時期就體現在演訓場上的“爭功奪勝”,導調組的扣分和批判,無疑是解決這類訓練工作與實戰差異的最快方法。

朱日和演習暴露出最大的問題,還是紅藍雙方裝備一樣時展示出來的素質差距

當然,在裝備設計與使用習慣的問題上產生的各種矛盾,不僅考驗工業部門設計制造水平,也是對部隊適應高技術現代化裝備的一種檢測。在這樣的爭論中,單純出於技術人員的視角覺得“這都是他們不懂技術,盲目要求所有人按照裝備設計(有時甚至是不合理的設計)進行操作,或者單純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覺得“不合我使用的設計都是壞設計”,對於裝備的發展和戰鬥力的提升都是有害的。設計人員與裝備使用人員在裝備發展中互相適應,逐漸提升裝備研制和使用水平,才是讓解放軍能夠適應現代化高技術戰爭,並在信息化戰爭中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關鍵。

“經濟適用”的美國海軍新成員

4月30日,從2017年開始發起的美國海軍新一代導彈護衛艦FFG-X項目有了重大的推進:美國海軍在美國國內外的4家防務承包商提交的方案中,最終選擇了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團在其FREMM型導彈護衛艦基礎上提出的護衛艦方案,並獲得了7.9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建造FFG-X型護衛艦的首制艦。首制艦的總造價預估將達到12.8億美元,剩餘部分資金將用於艦上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等的採購上。

雖然大家都稱呼FFG-X為即將與中國海軍面對面的新對手,但如果仔細考究,該型艦距離真正要投入美國海軍的實用階段,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在此前競標階段,芬坎蒂尼和其他幾家船廠提供的都是初步的概念性方案,在獲得正式的合同之後,芬坎蒂尼集團將立即轉入護衛艦的具體設計之中,並力爭在2022年4月之前完成首制艦的開工,2026年完成建造,並在2030年之前經過測試工作,形成該艦的戰鬥力。不過考慮到在新一代的“阿利·伯克”Block 3進入實際建造之後,美國海軍原本計劃的下一代大型水面戰艦(LSC)項目已經被推倒了2030年以後,因此下一代導彈護衛艦將會成為2020年代美國海軍唯一全新發展的大中型水面艦艇項目。

如果十年前,我要是說2020年強敵的新平台就這,恐怕所有人都認為我瘋了

相比於其他幾家競標者,芬坎蒂尼的成功奪標多多少少有些出人意料,畢竟在此前的各種分析中,基於西班牙F-100型護衛艦設計發展而來,由美國通用動力集團和巴斯鋼鐵造船廠聯合投標的導彈護衛艦方案不僅是“根正苗紅”的美國設計,而且作為最小的“宙斯盾”系統搭載艦,該艦在安裝新的EASR雷達以及基線10版本的“宙斯盾”作戰系統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基礎。相比芬坎蒂尼的“歐洲血統”,在這個美國分外強調制造業回流的時代應該更受歡迎。不過F-100型護衛艦系統在造價控制上似乎有些隱憂,5艘F-100中最後一艘在2011年建造的時候,其造價已經漲到了11億美元,而該系列最新產品——為澳大利亞海軍建造的三艘“霍巴特”級導彈護衛艦的總造價已經上漲到58億美元,單艦造價超過19億,遠遠超出了美國海軍對於護衛艦“便宜大碗”的需要,相比之下,FREMM型導彈護衛艦單艦價格只有6.5億美元,即使換上更昂貴的雷達和作戰系統,對芬坎蒂尼集團來說也有著相對充足的價格上漲和利潤空間。

值得一提西班牙的小船也是台灣海軍“拉法葉代艦”的考慮對象之一,當然台軍也就想想

至於說到FFG-X的作戰性能,作為一款排水量6000噸左右,以多用途作戰能力為主導的中型水面艦艇,FFG-X對於一般國家的海軍來說已經是絕對的高配了,EASR雷達雖然在孔徑上要明顯小於新一代伯克級上使用的SPY-6雷達,但依然是一款性能不錯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會優於FREMM型上裝備的雷達。至於艦上的武備,芬坎蒂尼的方案與其他競標產品設計基本類似,包括MK110型57毫米艦炮,4組共32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最多可以容納16枚反艦導彈的傾斜發射裝置,直升機機庫以及拉姆末端防禦系統等也都是美國海軍指定的裝備。

由於FFG-X型6000噸級的排水量以及搭載多面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中國海軍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頗為相似,因此外界在之前的不少分析中,都會將052D型驅逐艦與FFG-X進行比較一遍“一較短長”。不過二者盡管目前都是以本國航母為核心執行作戰的裝備,但所承擔的角色卻並不相同。在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入列數量有限,且相關艦載武器的配套測試尚未全面完成的情況下,052D同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樣,是直接承擔航母編隊區域中遠程防空作戰,遠程反艦和對陸打擊等至關重要的作戰任務的主力艦。而FFG-X由於只有32單元的垂發系統,如果要搭載“標準”系列艦空導彈的話,其發射單元數明顯有點不敷使用,即使在搭載“改進型海麻雀”的情況下,該艦在滿足自保的中近程防空作戰的情況下,如果考慮到反潛導彈的攜帶需求,每艘FFG-X最多只能攜帶8-16枚“戰斧”巡航導彈進行對陸打擊作戰,相比美國的宙斯盾艦每艘能攜帶30-60枚“戰斧”巡航導彈的能力,FFG-X也不太適合執行美國海軍的對外干涉打擊行動。

從這個角度來講,強敵也逃脫不了“通驅”的桎梏

從這個意義上看,FFG-X的定位更加接近美國海軍之前的“佩里”級導彈護衛艦,或者中國海軍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即在為航母編隊提供反潛護航工作外,能夠執行中近程防空(解放軍稱為編隊防空)等其他的作戰任務。只不過由於FFG-X的噸位更大,建造年代更晚,其作戰能力也要比054A這樣2005年前後研制的4000噸級導彈護衛艦要強得多。

美國海軍建造FFG-X的目的,算是對建造低成本瀕海戰鬥艦以實現美國海軍全球力量存在的一種調整和修改。由於全球環境的變化,類似瀕海戰鬥艦那樣追求高航速但只需要輕火力的設計雖然不再適用,但以相對低的價格來獲得更多的數量這一基本設計思路依然得以保留。美國海軍希望未來每艘FFG-X的造價能夠控制在9億美元的水平上,這樣的話,一艘“阿利·伯克”Block 3型的採購經費可以建造2艘FFG-X,自然能夠讓美國海軍在有限經費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數量,以便在全球更多地區和時間扮演存在的角色。

某種程度上說,這一思路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皇家海軍偏好建造排水量只有6000噸級的輕巡洋艦,以便在海軍條約規定的水面艦艇總噸位限制下獲得更多的巡洋艦,來滿足英國在全世界海外殖民地進行巡航和力量展示的想法頗為相似。這種為了攤薄成本以增加數量的裝備,必然要在作戰性能上做出犧牲,從而影響單件裝備在戰場上的實際表現。

當然對於目前的美國海軍而言,更加迫切的情況,是將這艘護衛艦按照最初規劃的預算水平準點造出來,畢竟對於FFG-X項目而言,足夠建造速度和建造數量,以及足夠低廉的價格才是其關鍵,至於該艦的作戰能力……畢竟誰也沒辦法指望該艦能依靠一己之力在假想敵的攻勢中存活下來,只要比瀕海戰鬥艦有相對顯著的提高,就算是美國海軍的勝利了。

中華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2 23:58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