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醫護斥港府任由染疫者等死 泣訴院外露天等候猶如難民營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3萬

主題

12

好友

3萬

積分

公民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2-17 23:05: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第5波疫情勢兇夾惡,確診人數瘋狂飆升,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上萬名患者在家無了期等候入院;另一邊廂,獲安排到醫院的確診亦未見善待,大批病人因院內床位爆滿,而要在院外露天冒冷等候;連見慣「生離死別」醫護亦泣訴指,在外仍發高燒的患者猶如身處「難民營」,更透露醫院高層指令要先救院內的患者,彷彿要院外的患者「等死」,形容自己經歷於人道災難。

東網記者今日(17日)下午到伊利沙伯醫院視察,發現該醫院外用膠板臨時間出了4個房間,設有推拉門,房內大概可擺放3至4個臨時病床,部份病床有病人,當中有長者,懷疑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他們部份人沒有戴口罩。房外有護士會定時監察患者的最新狀況。

有醫護人士貼文表示,在大量確診者湧現期間,護士人手嚴重不足,昨日夜更只有2名護士負責照顧120名確診個案,N95口罩戴了8小時未除過,身穿的防疫裝備更可焗出汗水,但指身體的疲累,亦不及患者的凄涼遭遇。「所有老人院 case都放晒出去(院外),成六七十人,個個都揮手話好凍,個場面真係好似難民營。」該醫護更透露有院方患者在等待期間突然病發,最終急救無效,「我個心爛啦」,貼文又批評醫管局及港府採取「放棄」態度,無意為確診者提供醫治。

對於醫管局是否「救啲唔救啲」,外界有聲音指當局必須作出回應,若是假新聞需要作出澄清,若是真事,同樣要講清楚為何會如此混亂,有何改進方法。又指市民在大風大雨的惡劣情況下等待治療「冇病都變有病」,更何況市民可能發高燒。

另外,醫院若沒有足夠人手處理患者,就應修訂病人入院門欄,安排相當舒適的環境給病人休養,同時盡快推出輕病徵或無病徵患者指引,由當局高官統一對外公布,讓市民懂得基本處理方法,避免市民染疫後過度恐慌一窩蜂湧向醫院。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社區組織幹事彭鴻昌認為,相關情況絕不理想,目前輕症患者大多不會去急症室,故在該處的病人大多為病情不輕的老弱人士,甚至部分屬高危,若要他們在戶外餐風露宿,加上天氣驟降又兼逢下雨,恐會令部分人病情惡化。然而,醫院容量飽和也是事實,短時間內起碼要將這些病人安排到室內地方,如許多醫院都有病人資源中心,讓他們有足夠空間及在室內等候,亦要做好分流,優先處理有緊急需要的病人,同時亦將適當人士轉介到指定社區診所,紓緩擠在公立醫院戶外的惡劣情況。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就對大批長者被迫在公立醫院戶外等候感痛心,他形容天氣轉寒冬雨交加,氣溫將急降至攝氏10度或以下,帳篷不足以抵擋低溫,情況並不理想,促請政府加快調撥資源處理這些病患,確保所有公立醫院不再出現此等「難民營」現象。

李又補充,理解政府在「動態清零」的政策上需要「硬處理」,惟同時亦已灌輸市民一種「一旦確診就會很麻煩的訊息」,致令不少基層及長者湧到急症室,同一時間,部分市民就認為只需在家吃感冒藥就會痊愈,故認為必須向市民提供足夠輔導及心理支援,亦要讓他們明白疫症的持續性及懂得分輕重,適時增加資源做「軟處理」,才能夠令市民安心。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今(17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對於有病人露宿等候入院,醫護人員感到很不開心,故會更改社區隔離設施的出院準則,只要檢測驗出病毒7日後,沒有再驗出病毒,就可以回家,除非家有孕婦、70歲以上長者、接收化療治療病人,就要繼續留在社區隔離設施,直至第14天沒有驗出病毒。

她期望新措施有助騰出病床,又呼籲安老院舍合作,了解當局的處境,體諒長者的情況,因為有長者獲評估適合回護老院,但被拒收,加重當局的負擔,也增加感染風險。她呼籲護老院合作,不要拒絕接收他們,當局也會提供協助。她強調會確保戶外等候入院病人有足夠保暖,並監察他們情況,目前正尋覓臨時室內地方讓病人等候。人手方面,除了招聘兼職醫護,也改善了登記流程。

東網
家與國的夢不結束,偏偏一顆心抗拒屈服!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4-12-23 08:16

© 2015 SSKY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