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種貓近年大受歡迎,造就私人繁殖生意興旺,惟過去數月發生多宗懷疑私人繁殖場倒閉後遺棄貓隻事件,近100隻身價不菲的名種貓,如同垃圾遭棄置街頭,大部分因照顧不善致患病及營養不良。有動保團體更已接收近60隻名種貓。消息更指,未來數星期恐再有3個有關的貓繁殖場結業,動物義工極表關注,擔憂牽涉當中的100多隻名種貓遭無良場主遺棄街頭,慘變「無家貓」。針對名種貓私人繁殖場氾濫,有動保人士促當局盡快立法規管。
這波遺棄潮可追溯至去年年中,牽涉的名種貓包括俗稱「金影」和「銀影」的英國短毛貓、緬因貓、蘇格蘭摺耳貓、金吉拉貓、暹羅貓、阿比西尼亞貓及德文捲毛貓,每隻售價由數千至1萬多元,事後由愛護動物協會、阿棍屋、毛孩守護者、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及漁護署接收。據知,部分年老及患病貓隻仍須醫治,健康良好的貓隻則獲安排領養,個別貓隻更已找到新家。
機構去年7月起10次接收棄貓
動物救援團體阿棍屋創辦人謝小姐指,去年7月至今,先後10次接收被遺棄名種貓,為數達60隻,有人悄悄將1隻至多隻貓貓,連同獸籠放於領養中心外。她感受最深的是3度發生的屯門友愛邨垃圾站棄貓事件,她稱,最近一次發生於去年12月冬至日,當日看到義工傳來的相片,赫見貓貓於冷風中瑟縮在膠籠內,感到十分憤怒,「已經第3次了,甚麼時候才是盡頭?怎能把生命當垃圾對待?」
謝稱,該3次垃圾站棄貓事件,共救下18隻名種貓,包括時下熱寵、俗稱「金影」及「銀影」的英國短毛貓,而3次事件有頗多共通點,除集中於友愛邨垃圾站附近街頭或天橋底,貓隻亦全都被放置於俗稱「飛機籠」的寵物專用獸籠內。她指,這批貓貓大致健康良好,「有男有女,但以雌貓居多」,推斷是繁殖場繁殖後賣不出,場主又不想繼續照顧,便狠心棄置。
同類型的大規模遺棄名種貓事件,近月亦曾發生,最轟動是去年9月愛護動物協會一連三日接獲匿名來電,指有人於西貢3處不同地方遺棄貓隻,愛協到場共拯救35隻名種貓。愛協動物福利(營運)副總監連俊雄指,事發9月24日至26日晚上,3處棄貓地點靠近,極不尋常已報警。事後,愛協接收27隻貓,另8隻由漁護署撿走,而愛協救走的貓隻大部分年老及健康欠佳,患貓癬、貓感冒等不同病患,其中1隻當晚已死亡。
連稱,該批貓甚親人,估計有人飼養,經數月醫治,大部分貓隻已康復,當中8隻獲領養,4隻正輪候領養,9隻仍須治療,5隻因病情太嚴重獲安排安樂死。
不少人村屋工廈私下繁殖牟利
動保界對集體棄貓事件感到震怒,有義工指,名種貓近年賣得高價,吸引不少人私下於村屋或工廈單位繁殖,貓隻體形較小,「一般村屋最多可養殖30至40隻名種貓。」義工續指,兩次事件分別發生於同一地點和區域,加上貓貓都親人,極可能本身是有人飼養,估計來自結業的繁殖場、寵物店或貓咖啡店,或與繁殖場主不願花錢醫治有關。
謝小姐又稱,除大規模遺棄事件,更多是「打游擊式」的單一事故,由去年7月起已發生多宗,當中估計牽涉無良繁殖場及個別市民,最近1次發生於去年12月初,職員發現領養中心門外多了2個「飛機籠」,「每個籠內有2隻英國短毛貓,4隻貓貓都患重感冒,不停打噴嚏及流眼水,鼻子流出黃鼻涕。」從2個「飛機籠」屬同一款式,她估計是無良繁殖場所為。
另一動保團體保護遺棄動物協會亦曾遇過該類鬼祟棄貓事件,去年9月,該會職員於門外發現1個「飛機籠」,籠內遺下1隻患皮膚病的4個月大緬因貓。
該職員稱,當時看見遠處有1輛私家車駛過,未知是否涉事,該貓未植入晶片致追查不到主人。職員指,該頭緬因貓性格活潑,現已康復及回復精靈本色,並取名Mavic安排領養,等候有心人給牠一個家。
連俊雄亦稱,近月棄養年幼名種貓情況增加,每次是1至2隻,由剛滿月幼貓到近1歲的都有,疑是主人遺棄,可能與疫後市民生活及工作改變,或外遊無法照顧有關。
另一動物救援組織「毛守救援」創辦人陸家捷,痛斥無良繁殖場場主的棄貓行為,「把貓貓當作賺錢工具,病了就拋棄。」他稱,近年已有多個名種貓繁殖場結業,有場主曾於結業前透過中間人,詢問他會否願意接收貓隻,他稱,因害怕貓隻被遺棄變成無家貓,曾多次收容。
無理棄貓最高可罰1萬元囚6月
早前另一繁殖場場主透過中間人向陸傳來貓隻的相片,詢問他會否接收。他稱,當時「毛守」動物中心已爆滿,無法再收容而拒絕,豈料對方竟稱「若不接受,結業後便將貓棄置」。數日後果然有義工於九龍城一處後巷發現多隻名種貓被遺棄,他核對發現2批貓隻近似,斥責棄貓場主無良冷血。
陸家捷續稱,近日得悉未來數星期,恐再有3個名種貓繁殖場結業。他指,以每個繁殖場最多可飼養40隻貓,估計當中牽涉100隻或以上的名種貓,而繁殖場的名種貓,多數患病體弱,若遭棄置街頭或荒野,恐是另一次生靈塗炭。
針對繁殖場棄貓,陸促當局立法規管貓隻繁殖場,而市民亦應放下虛榮心,以領養代替購買。謝小姐亦指,近日有女士來電希望阿棍屋接收其飼養的貓,謝解釋動物中心無空位收容,對方竟稱「這是頭名種貓,名種貓都不接收嗎?」。謝指,事件反映市民價值觀有很大偏差,動物生命不應因品種而分尊卑,動保團體收容動物一直是「有救無類」,市民勿因霎時衝動購買,要對生命負責任。
漁護署指,過去2年接收285隻遭放棄飼養的貓隻,並稱據《狂犬病條例》,市民如無合理解釋遺棄貓隻,最高可罰款1萬元及監禁6個月。就管制貓隻的繁育活動,署方稱會繼續留意現行狗隻繁育規管制度的成效,並適時研究是否擴展至貓隻。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