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739|回覆: 0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梁振英競選政綱總輯(教育)

[複製鏈接]
字體大小: 正常 放大

642

主題

4

好友

642

積分

執政官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3-8 21:42: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J-20 於 2012-3-8 22:35 編輯

教育

為個人創造未來‧ 為社會培育人才
為國家建設棟樑


理念
1. 社會的質素取決於人的質素,人的質素取決於教育的質素。
2. 優秀的校長教師是教育質素的關鍵。社會要尊重教師,要發揚教育界的專業精神。
3. 教育政策要從專業出發,要以學生為本,要讓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
4. 課程要多元化,讓人盡其才;要以德育為先,培育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5.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必須重視英語水平。
6. 香港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年青人需要加深對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一國兩制」
    的
認識。
7. 香港的教育水平位於國際前列,結合中西文化的優點,可以更好地服務內地和亞洲地區對優質
    教
育的需要。

現況
1. 政府目前提供12 年免費中小學教育。幼兒教育由私營和非牟利機構提供,政府以學券形式為
   家
長提供資助。
2. 由2012 年起大學學位課程將轉為四年制。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8 所院校共招收約20%
   相
關年齡組別的青年人。
3. 專上教育機構可以招收20% 境外學生。內地生在畢業後可以留港一年找尋工作,居港七年
   ( 包括
就讀年期) 可以成為永久居民。
4. 目前資助小學的標準班級人數,小班為25 人,非小班為30 人,班: 師比為1:1.15。中學的
    標準
班級人數為34 人,初中的班: 師比為1:1.7,高中為1:1.9。
5. 2010/11 年中小學的師生比同為1:15.2。

目標
6. 政府有責任提供公平學習的機會,不讓任何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無法升學,亦要加強對弱勢
   社群
的支援。
7. 教育不是開支,是對未來的投資。
8. 教育是長期的工作,需要長遠規劃,要維持教育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與持份者休養生息。

政綱
教育規劃
1. 推算人口的變化,尤其要關注「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影響,及早規劃幼稚園/ 幼兒園和小學
   的
布局,以免對部份地區造成過大的壓力。
2. 盡快實施15 年免費教育。

幼兒教育
3. 推行免費幼兒教育。在教育統籌委員會屬下成立工作小組與幼兒教育界的持份者,包括辦學
    團
體、校長、教師和家長,共同研究具體實施辦法,考慮直接資助非牟利幼兒園和幼稚園的
    教師薪
酬。
4. 增加對全日制幼兒園和幼稚園的資助, 逐步增加全日幼兒教育的學額,優先協助缺乏支援的
    全職
和弱勢家庭。
5. 教育局與幼兒教育界成立常設的諮議平台,制訂優質幼兒教育的發展計劃。首要任務是建立
    幼師
的專業發展階梯和薪酬制度, 逐步提高幼師的學歷,推動在職幼師持續發展和同儕間
    專業合作。

6. 為少數族裔幼兒提供中文學習支援。

中小學教育
7. 關注和紓緩小六學生的考試壓力,同時確保小學畢業生具備升中的基本能力。
8. 從兩方面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荷:檢討高中新課程的內容和校本評核的安排,適量增加中學
    的行
政支援/ 教師編制,讓教師有更多空間照顧學生和參與個人專業發展。
9. 未來數年,中學生的人數將持續下降,但「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趨勢已顯現。為紓緩部份
   學校
在短期內收生不足的壓力,容許學校更大彈性決定初中班級人數(30-35 人)。
10. 因種種原因,收生仍有困難的學校可以利用小班(25 人或以下) ,專心教導需要特別照顧的
     學
生,例如有行為和情緒問題、家庭支援薄弱和少數族裔學生等。
11. 檢討融合教育的成效,加強對學校的支援。
12. 支援學校協助中學生對個人前途作初步規劃,也要加強對國家和香港的認識。
13. 增加國際學校的學額,照顧外籍學生的教育需要,並與外國商會共同研究短期內應付問題的
     可
行方案。
14. 設置「中文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和評核標準。

專上/ 高等教育
15. 檢討大學資助委員會與研究資助委員會的職能及資源分配準則。為年青學者提供更多研究機
     會,也鼓勵學者多關心社會事務,並參與政策和應用研究。
16. 為高中畢業生開拓更廣闊的升學渠道,包括資助學生往內地院校升學,增加資助專上學額
    ( 包括
學位和專業文憑課程) 和私立大學學額。
17. 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工作實習和往內地/ 海外交流的機會。
18. 增加大學生宿位,支援大學四年制和國際化的發展。
19. 調低大專生資助計劃的「風險利率」,研究讓畢業生有更靈活的還款期。
20. 增加大學科研經費,爭取在香港建立更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促進香港學者結合國內外科研
     力
量,推動科技創新,並鼓勵企業投資,形成官產學研結合。
21. 支持香港優秀的學者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重點研究項目,為國家作貢獻,亦為本港學者
     開拓
學術研究的空間。
22. 重啟配對基金,鼓勵社會資源支持大學教育。
23. 研究成立優質的私立大學,發揮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角色,吸引國內外人才。

其他
24. 在社會上推動尊師重教的風氣,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行列。
25. 關注教科書的價格,建設平台讓持分者,包括出版商、教師、家長和教育局,共同研究減低
     出
版教科書的成本,紓緩家長的負擔。

http://www.cyleung2012.com/media/policy/zh_cy_policy_platforms2.pdf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發表回應 登錄 | 免費註冊

GMT+8, 2025-1-22 23:49

© 2015 SSKYN

回頂部